上一版/ 03 版:日报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为城市更美丽挥洒汗水

——记省劳模武山县中荷环境管理有限公司铲车司机王永刚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4月22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王晓华
  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挥洒在所热爱的环卫事业上,作为退伍军人,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就是省劳模、武山县中荷环境管理有限公司铲车司机王永刚。
  秉承着“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环卫精神,参加工作10年来,王永刚一直坚守在垃圾处理一线,是环卫战线上最普通的一员。工作伊始,他就主动请缨,到其他人不愿意去的垃圾填埋作业区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个岗位总得有人干”。
  每到夏天的时候,垃圾填埋区蚊蝇乱飞、臭气熏天,铲车驾驶室里温度高达40多度。王永刚一工作就是整整8个多小时,中午随便吃点饭后接着干,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王永刚经常被臭气熏得吃不下饭。在长期烈日的暴晒下,脸、脖子、胳膊等部位患上了严重的日光性皮炎。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王永刚没有退缩和抱怨,而是任劳任怨地工作。他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天总是提前一小时来到垃圾场,对垃圾车辆进出是否安全、垃圾面是否填土压实、值班人员是否在岗到位、排洪渠道是否畅通等进行认真巡查。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的日益增加,工作难度也在加大,由于铲车的铲斗老化,影响施工进度,王永刚决心对铲斗进行技术改造。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一方面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一方面自己刻苦钻研,认真研究电焊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反复实践,王永刚终于学会了电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机器使用寿命,还为单位节省了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
  近年来,生活垃圾逐渐增多,不仅加大了王永刚的工作量,更影响群众的生活环境。王永刚几经调研,提出了利用垃圾处理场自然环境先推后埋的思路,这一想法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并在处理场进行了推广,如今大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而且还节约了大量资金。
  王永刚的钻研劲头不仅表现在技术革新上,还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多年来,他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听到铲车发动的声音,就大体知道毛病出在什么地方。
  凭着这股劲头,原本司机出身的王永刚,如今成了集电焊工、电工、管道工、水暖工等多项技能为一身的全能人才。由于业绩突出,他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个人,先后获得武山县劳动模范、2016年第一季度“最美天水人”、2016年—2017年度“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王永刚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为城市更加美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