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干办实事 为民服务映初心
——天水市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综述
天水日报
作者:解决 大民生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16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吴丽娜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天水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紧盯群众需求列出“民生清单”
“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是我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知责思进,高位推动。及时制定《天水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构建责任明确的推动落实机制,全市上下迅速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热潮。
全面承接政府承诺。对省、市“两会”审议通过和年初公开承诺的10个省列、15个市列惠民实事项目,确定由7县区、22个牵头部门和34个配合单位倾全力、尽全责,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突出发展为民、民生优先、民意为重。
全面梳理重点领域。围绕贯彻发展新理念、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和保障民生、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等重点任务,从环保、政务、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13个行业领域排摸梳理,新增了20项具体为民帮办实事,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全面吸纳群众需求。组织动员各基层党组织4.2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服务对象,了解群众愿望,听取群众意见,梳理民生需求。帮办实事计划中,县区和单位列出计划12090件,领导班子成员列出计划7049件,党员干部列出计划53011件,出台政策机制计划2047项,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各方力量,加速汇聚。市县协同联动,部门及时跟进,党员干部主动作为,一张张“接地气”“暖人心”的“民生清单”相继开出。
通过广泛调研征集,全市共梳理出首批市级45项、县区243项、部门和党员干部74197项民生实事,并建立“1+7+N”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责任体系。
出台便民举措疏解堵点难点
“便民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针对不识字、不会使用申请软件、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残障群体和重点项目一律实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同时,采取即办件立等可取、承诺件免费邮寄送达、重大项目全程代办等措施,现已为2000多名办事群众开展了帮办代办服务。”日前,市政务大厅负责人告诉记者。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市围绕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特别是困难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存在的堵点难点重点跟踪,采取“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方式,出台了一批便民暖心举措,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市住建局加速推动棚户区改造,全市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1000套,已开工3个项目1344套,签订补偿协议3978户,占改造任务的36.2%;市人社局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标准提高至每月113元,在省下达1000名就业指标的基础上为就业困难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增加100名,为困难群众提供岗位7900个,直接和间接帮助就业1000余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670人;市水务局积极推动,15处农村水源保障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已全部开工,治理河长20多公里……
一件件实事,不仅办进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也切切实实办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以前出门聚餐常常因为没处停车而犯难,自打城区的好几处路段都有了临时停车点,一下子方便多了。别看是件停车的小事,但却是真正的惠民利民。”对最近秦州公安分局城区交警大队推出的停车便民举措,市民杨洋赞不绝口。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市始终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尺,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广泛开展惠民政策宣传、法律知识讲座、协调落实项目、化解矛盾纠纷等志愿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用“小切口”解决“大民生”,一件件好事实事,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了贴心事、暖心事,写下了“学史力行”的生动注脚。至目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已完成帮办实事5021件,领导班子成员完成帮办实事2629件,党员帮办实事20598件,并出台政策机制1007个,帮办实事任务完成率达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