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3 版:日报十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民计民生 枝叶关情——麦积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建设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24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景春燕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近年来,麦积区民生建设以百姓为中心,民生投入年年攀升,民生内涵不断扩展,融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一项项惠民之举、一桩桩利民实事,犹如涓涓清流滋润着百姓的心田,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以前,这个小区是路不平、灯不亮,环境脏乱差,住得非常窝心。现在,楼变新了、道路平了、灯也亮了,整个小区变得非常漂亮。感谢政府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做。”6月17日,已经在麦积区桥南新建巷小区住了25年的老住户吴丽霞开心地告诉记者,“小区换了新颜,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住着心里特别敞亮!”这都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实施,使这个小区的历史“顽疾”得到了彻底“根治”。
  据桥南新建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田鑫介绍,2020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建巷小区改造项目,共涉及21栋楼、933户。项目施工方对小区进行了美化绿化、屋面防水、公共区域内管网改造等,切实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新建巷小区的“华丽变身”只是麦积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一个缩影。历经多年风雨,麦积区的一些小区早已成为典型的“高龄”小区,房屋渗水、路面不平、停车位不足、配套设施不全、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显现,居民对小区改造提升呼声十分强烈。
  民有所呼,“改”有所应。近年来,麦积区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住建部门对全区2000年以前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独栋住宅楼进行了摸底,按照“一小区一策”的原则,制定具体改造内容和改造清单,因地制宜地推进区域内停车、休闲娱乐、无障碍设施、配套社区综合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养老抚幼、便民市场、便利店等服务设施,使这些小区达到基础设施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安全隐患消除、整体居住环境提升,小区整体风貌与周边建筑风貌协调一致的效果。
  据麦积区住房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林君介绍,2020年麦积区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个片区、30个小区、87栋住宅楼、3324户,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12亿元。2021年,全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17个片区,包含11个社区、73个小区、7180户、189栋楼,改造面积58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3.4亿元。同时,住建部门还注重改造长效管理,引导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将原处于无管理状态的小区,改造后变为业主自治,通过组建自治组织、筹建小区业委会,并引入专业物业管理企业,健全老旧小区管理的各项制度,杜绝“一年新,二年旧,三年变原样”的现象,让改造成果长久、持续。
  “2022至2023年,全区还计划改造26小区、107栋、4739户,37.21万平方米。”李林君说,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彻底将建成年代较早、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的城镇老旧小区(含单栋住宅楼)改造成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整洁、安全健康、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居住社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了缓解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产生的养老等问题,麦积区加大了对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在麦积区凤凰敬老院里,工作人员正在陪着入住的孤寡老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在这里吃得好,住的地方也好,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我享受到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当记者问起居住在敬老院的感受时,入住老人张虎生满脸笑容地说。记者看到,在这个敬老院里,医疗室、阅览室、影像室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厨房里,厨师正在为老人准备热气腾腾的午饭。
  在位于麦积区甘泉镇八槐村和麦积镇街亭村交界处的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82岁的王爱珍正用轮椅推着88岁的老伴在花园里散步。“老伴身体不好,我自己也是多年的高血压,孩子上班忙,我们经过多次考察,最终选择一起入住这个康养中心养老。这里环境好,服务好,配套医疗有保障,住在这里很安心、很放心。”
  记者在天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天颐园康养居看到,凉亭、长廊、水池、花园等景观错落有致,正在栽植的绿化苗木分布合理,绿意盎然。走进室内,家具、电器、房屋摆设等,各种细节都体现出这里是专门为老年人准备的。
  天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天颐园康养居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在麦积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初具规模。
  “一期项目主要是养老护理中心及护理型养老公寓、酒店型养老公寓、大门、展厅等,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已完成投资6.1亿元。配套有相关的园林、绿化、食堂以及健身康复、娱乐设施,投入床位55个,已正式投入运营。”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康养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樊畠利介绍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项目占地面积502亩,总投资16.63亿元,将建成“三公寓六中心”框架结构康养居,即:护理型、酒店型、居家型养老公寓;医疗护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活动中心、接待中心、护理员培训中心、旅游养老中心以及宾馆、商业美食街、养老公寓会所、幼儿园等其他附属设施。
  康养居共设计床位3800个,项目按照机构式(康养)、居家式(照护)、民宿式(旅居)、社区化(理念)、智能化(管理)及康养结合、医养结合、文旅结合模式,以“社区养老+康复理疗+医疗服务+温泉度假+休闲旅居”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进行建设。包括培训中心、温泉酒店、餐饮等附属工程建设在内的二期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养老护理、医疗康复、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疗养健身、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需求,将成为服务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综合性、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樊畠利说。
  据了解,近年以来,麦积区为切实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建成了桥南日间照料中心,启动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对新阳凤凰敬老院和利桥百花敬老院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加强养老护理服务,分别和辖区卫生院签订照料护理协议,开展个性化医疗护理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为敬老院配备了阅览室、影像室、娱乐活动室,购置了书刊健身器材等文化娱乐用品,统一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建立健全敬老院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敬老院规范化管理水平,麦积区还积极开展“互联网+智慧养老”行动,支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96588热线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服务、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等10大类230多项服务。
全力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近年来,麦积区以“兜得住、保得全、救得好、全覆盖”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救助管理模式,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均实现常态化,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走进麦积区五龙镇柏树王村66岁的五保户王世义家,干净整洁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彩钢房里,床、单人沙发、大衣柜、洗衣机一应俱全。“这间客厅是去年村上新给我盖的,把原来的一间土坯房拆掉了,院子里的水泥地面也是新硬化的,围墙是新砌的,大门是新安装的,卫生厕所是新改造的……”王世义笑容满面地介绍着家里的新变化,喜悦溢于言表,“民政部门定期送来生活用品,样样都考虑到了。你看柜子上面摞的新被子,夏天有薄的,冬天有厚的,我一个人根本盖不过来,党对我们五保户是真的好,日子过得很幸福”。
  今年以来,麦积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过加强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扎实开展关爱帮扶等措施,民政兜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今年以来,新增农村低保对象492户1494人、特困人员45户46人,1到6月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9880.69万元,充分彰显了民政部门在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和担当。
  为了提升照料服务水平,麦积区积极拓展救助方式,推广“资金+物资+服务”的救助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经济困难老年人和农村一类低保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照料护理服务,切实巩固了全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积极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采取调取服务平台工单数据、入户调查等方式,每月对照料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管,并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有效确保了照料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对因病因学因残或突发意外事故造成刚性支出大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优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积极运用“先行救助”方式,增强临时救助时效性。加强临时救助和低保政策衔接,持续关注临时救助对象生活状况,对临时救助一段时间后生活仍然困难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对遭遇双重或多重困难叠加的对象及时启动“个案会商”机制,采取部门联动、综合救助等措施,确保及时有效救助。今年以来,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406户5754人,发放救助金1351.77万元,拨付临时救助备用金143.8万元。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民生保障网络越织越密,让生活在麦积大地上的人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个个不断攀升的数字,代表的不仅是成就,更是麦积区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是老百姓的日子从活得有保障向活得更滋润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