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4 版:日报十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绘就美丽麦积新画卷——麦积区倾力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24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安蓉
  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近年来,麦积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区林地面积达到388.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97%;绿地面积达523.17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5.52%。
  盛夏时节,漫步在麦积翠湖河畔,孩童在嬉戏、老人在乘凉,走廊、亭台,深吸一口清新空气,令人心旷神怡。宜居的生态环境,是麦积区给予所有走进这座城市的人们共同的幸福感。
  
  科学环保
让天更蓝水更清

  六月的麦积区,繁花似锦,林木葱茏。“天水不愧有‘小江南’的美誉,不仅景色宜人,空气真的特别好。”来麦积区出差的李先生说道。
  2020年麦积区圆满完成国家要求的PM10年度均值58微克/立方米,PM2.5年度均值30微克/立方米和空气优良比率93%的目标任务。东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年度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减排指标和重点工程减排量。同时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17%的目标任务。
  沿着蜿蜒的道路,记者来到位于麦积区花牛镇的天水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天水安泰环卫清洗有限公司,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也是天水市唯一的一个医疗废物处置专业机构,通过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处置工艺,处置感染性和损伤性两类医疗废物。自2010年1月投产运营以来,不仅对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市民的健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及时对全市两区五县临时设立的四十多家医学集中留观点、隔离区、定点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进行了无偿收运和处置,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2020全年共收集、处置医疗废物1161.35吨,日处理医疗废物约3.5吨。
  “其实在疫情期间,我看着同事真的很心疼。每天只要他们平安回来,我就会很欣慰。”天水安泰环卫清洗有限公司负责人辛仓菊感慨地说道。
  辛仓菊给记者介绍道,从2020年4月,天水安泰环卫清洗有限公司启动实施了对我市医疗废物处理项目扩能升级工程,改造后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将会实现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病理性五大类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置。“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有种使命感,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麦积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在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蓝天保卫战中,严格落实大气污染“冬防”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管煤、降尘、限车、控烟、改炉、冬防”等重点方面,积极开展了燃煤锅炉专项整治,全面完成辖区内38台燃煤锅炉淘汰整治任务。在碧水保卫战中,积极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委托兰州交通大学对辖区内17个乡镇黑臭水体进行排摸并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治理方案,确定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点38个。在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中,完成了花牛镇张河村和卜王村70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类耕地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及710.3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扎实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废旧农膜、尾菜、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率。同时,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监管地块调查工作,强化工业废弃物处置管理,严肃查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及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
造林绿化工程
打造渭河上游的绿色屏障

  走进麦积区红花咀造林绿化点,像是走进了一个“天然氧吧”,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麦积区林草工作站副站长何有余向记者介绍道,为了推进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而打造的一个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点,规划造林面积1072亩,栽植白皮松、华山松、油松、红叶碧桃、红叶李、山桃、连翘、迎春花等绿化苗木35.5万株,完成投资392.75万元。
  其实不止在麦积区红花咀造林绿化点,石佛镇田家屲的造林绿化、渭河流域麦甘公路百里生态长廊董家河至杨家河段向面坡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城郊北山绿化提升改造工程、麦积区渭河流域麦甘公路百里生态长廊工程等,都是以打造渭河上游绿色屏障为重点,采取“封、造、管”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选择造林苗木,科学合理确定造林技术,鼓励引导支持驻区部队、国有林场和社会力量投身造林绿化事业,全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森林植被恢复、荒山造林等生态绿化工程,着力构建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的防护林体系。
因地制宜
打造美丽乡村新“景致”

  近年来,麦积区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引导、适宜区全覆盖”的原则,坚持兴林与富民相结合,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及贫困村富民产业培育工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强化服务指导,科学选择栽植品种,精准选定施工队伍,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强化果园管理技术培训指导,确保“建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同时投入资金1570万元,在花牛、社棠、马跑泉、甘泉、伯阳、石佛等镇建设以花椒、葡萄、樱桃、苹果等为主的标准化特色林果基地6128亩,打造了马跑泉镇崖湾2000亩、社棠镇石岭1000亩2个千亩以上花椒建园点;推广种植无刺花椒和俄罗斯8号、萨米脱樱桃以及阳光玫瑰、蓝宝石葡萄等新优品种20余种,建成了元龙镇井儿、青崖无刺花椒引种示范点和中滩汪李设施樱桃园、甘泉大堡子新优品种葡萄栽培示范基地等1500亩高标准果品基地以及花牛镇百顷塬百亩种质资源圃试验示范基地。通过高接换优、土壤有机质提升、肥水一体化管理、有害生物防控、整形修剪和花果精细管理等措施,实施经济林果园管理40万亩。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建设要求,大力开展路旁、村旁、水旁、宅旁和周边荒山、荒地、荒滩、荒沟绿化,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加快村庄公共区域小花坛、小绿地、小景点建设,扎实推动村级阵地绿化提升改造,着力打造体现文化特色、彰显花果景观、发展集中连片、融合一三产业的绿色美丽乡村。投入资金1120.5万元,结合村容村貌和“视觉贫困”整治,将所有村庄开展绿化美化工程,加快形成道路与河岸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树林、村庄周围防护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共栽植了白皮松、樱花、柳树、塔柏等乔木树种和紫荆、小叶黄杨、丁香、连翘、黄刺玫、月季、波斯菊、红豆草等花灌木65.2万株,高标准打造了新阳镇胡大村、中滩镇余家峡村等绿化美化村庄7个,渭南镇西湖湾村、东岔镇码头村、麦积镇宏罗村等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绿化美化1.5万平方米;以县乡道路、通行政村道路及自然村道路、村庄主干道为重点,完成乡村道路绿化400公里,栽植柳香花槐、红叶李、樱花等乔木树种和连翘、紫荆、丁香等花灌树种株58.5万株,建成了社棠镇石岭村产业路、新阳镇席寨至桥子沟乡村道路和五龙镇舍安子至新阳镇王家庄公路等乡村道路示范点;党川镇新庄村、麦积镇红崖村、甘泉镇归凤山村、利桥镇墁坪村国家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绿化美化工程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近年来,麦积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大地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结合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国土绿化和果树建园工作,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特色优势果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现代化新麦积奠定了坚实基础。
  麦积区除了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工作责任落实,突出因地制宜,扎实开展造林绿化外,还按照“以绿荫城、以产兴农、生态对接、宜绿皆绿”的工作思路和“增加绿地数量、提升绿化档次,因地制宜、突出亮点”的原则,紧密结合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突出“点、线、面”结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街路绿化带、河道绿化带,采取见缝插绿、立体增绿以及乔、灌、草、花相搭配的多层次、多色彩绿化模式,重点在马跑泉公园、颖川西路等重点区域引进推广荷兰郁金香、造型油松、高杆月季、紫薇花瓶、紫藤廊架等绿化树种,全力推进城市绿化。
  今年,麦积区共投入资金8500.77万元,完成城区景观节点、城市道路、河道生态治理和新建小区、企事业单位等绿化27.61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木、花灌木18.2万多株、地被植物及小灌木483.9万余株,实施了翠湖公园和马跑泉公园绿化美化提升改造,峡口大桥西侧绿化,街亭南河南路、区府路北山生态护坡等重要节点绿化,东柯大道、颖川西路、秦麦高速辅道、成纪大道东段沿街花坛等城市道路绿化,岐黄药业、保利·上河雅颂、育才名苑等14家企事业单位、新建小区庭院绿化,建成了一批标准高、质量优的绿化工程。
  如今,漫步在麦积区翠湖河畔,鸟语花香、绿荫环绕,到处散发出生态和谐的时代气息,让人们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