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树新风 城乡处处是风景——甘谷县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天水日报
作者:实与 各乡镇 新乡贤 五老 点单 派单 志愿者 接单 群众 评单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29日 来源:天水日报


吴莎莎
民族的复兴,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夯实宣传思想工作基层基础,立足战略和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20年3月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引导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注重吸引群众、依靠群众、凝聚群众,统筹调配志愿服务,盘活用好阵地资源,全面加强供需对接,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贯通融合,通过城乡一体化推进,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已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实践所15个、村(社区)实践站415个、实践基地66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70支,吸纳志愿者21086名,组织开展各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明实践活动1245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已经在群众中生根发芽,在甘谷大地遍地开花……
高标准起步 高质量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县委、县政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根铸魂,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根据《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该县全面安排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工作任务。一方面,按照“三级设置”原则,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建立了县级层面总体协调、乡镇部门单位协同督抓、村(社区)具体落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机制,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书记”分别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实践所所长(志愿服务分队队长)、实践站站长(志愿服务小分队队长),带头督抓落实。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党组织带头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主任的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有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另一方面,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的重要内容,严格督查考核。组建5个督查组,采取实地查看、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督查评估,现场指出问题,限期整改落实,倒逼各党组(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在高要求筹备、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下,该县迅速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明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建设规范,各乡镇、相关部门单位严格按照有活动阵地、有氛围营造、有管理制度、有活动内容、有人员经费保障的“五有标准”,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实现志愿者队伍管理和志愿服务活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扎实有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打造实践主体“矩阵”
初夏时节,走进大像山景区,鲜红的“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景区”立牌格外引人注目,咨询台前、售票窗口、公园内、廊道上……处处活跃着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服务者的身影。他们采取“室内”与“室外”,“集中”与“开放”,“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交通引导、义务讲解、便民咨询、卫生清理、搀扶老年人等行动不便游客的志愿服务,让游客实实在在感受到“文明”、享受到“服务”。
当我们到达甘谷县磐安镇磐安小学时,正是该校每个教学日下午固定开展乡村小学少年宫活动的时间。在书法教室,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聚精会神书写。我们注意到,老师的身上也穿着志愿服务红马甲。据了解,该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项目相结合,通过开展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前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的校内外志愿者有170余人,志愿服务活动辐射磐安初中、燕家庄小学、四十铺小学、毛家坪小学、张家沟小学、刘家墩小学等6所学校。
在磐安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志愿服务队走遍全镇52个行政村为全部重点人群进行免费体检;健康扶贫志愿服务队2020年深入各村完成家庭医生签约66000人;红色义诊志愿服务队为基层群众送医上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以73名乡村医生为主力,挨家挨户为群众“送政策”……
这些,只是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服务群众的缩影。该县注重“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汇聚多方资源,打造文明实践主体“矩阵”。
为建好试点强化示范引领,该县多方筹集资金10万元,对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施标准化建设。建成了大像山镇马务沟村、西关社区、六峰镇新庄村、金山镇米谷川村、新兴镇孙家坪村等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53处,大像山景区、新兴镇卫生院、磐安镇卫生院、磐安小学、大石小学、司法局、农业农村局等标准化实践基地32处。
与此同时,坚持统筹整合资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协同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在县融媒体中心建成了占地200多平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之家和线上实践基地,实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与新媒体传播力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整体推进、融合发展。并根据《关于组织全县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通知》,组织全县4家省级文明单位和39家市级文明单位与58个帮扶村结对共建,配齐志愿服务队旗、志愿服务服装等,提振精气神,打造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创新引领实践走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甘谷县安远镇巩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该村探索出的“实践站+基地+党建”模式,积极对接甘谷县景农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将14.99亩土地以入股形式与合作社合作,享受固定红利和营业红利。村支部领办成立巩川供销互助合作社,动员群众将承包的42亩土地存入合作社“土地银行”,享受保底分红。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技能培训志愿服务,该站被确定为甘谷县技能培训志愿服务基地、科普宣传志愿服务基地,受益群众2500多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强有力带动下,巩川村群众的精气神足了,增收致富有了支撑。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甘谷县突出实践引领,探索志愿服务活动本土题材。组织发动先进模范和爱心人士赴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村民发放爱心包、爱心医药箱、爱心手提袋,提供咨询义诊服务,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组建交通文明志愿服务队是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又一亮点。动员驾校学员等180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劝导行动,发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文明交通伴我行”讲习活动,出台“车让人、人快走”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文明创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甘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积极探索柔性工作方式方法,早在3年前就开始摸索开展驾校学员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这一做法经验在天水市各县区得到了推广,可以说在文明交通方面走在了前列。
“交通文明志愿服务队”是该县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个代表。为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实”与“践”,该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总队长的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在组建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明新风培育、科普宣传、法律宣传、文化惠民六支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创新思路,结合群众所需所盼,成立了交通文明志愿服务队,在乡村层面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在组建志愿服务分队、小分队的基础上,普遍设立了党员干部、理论宣讲、社会志愿者、新乡贤、先进典型、“五老”人员等六支专业志愿服务队,确保各类实践活动能够深入基层一线,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这支覆盖城乡的志愿服务队伍在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统一部署下,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紧贴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按照百姓“点单”、中心(所、站、基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模式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45场次,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甘谷县正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按照“一乡(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队一旗帜”原则,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地、本部门特色和影响力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探索更有效发挥志愿者文明实践主力军作用的方式方法,深层激发乡、村两级工作动力,抓品牌、创特色、出亮点,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磐安镇中心卫生院“红色义诊志愿服务队”为群众义诊
◥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