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推进“大城区”建设——甘谷县城市建设亮点工作综述
天水日报
作者:大手笔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29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贠武军
很长时间没来甘谷县,虽然,他在我的经历中曾留下深刻的印记。6月10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驱车从天定高速向西行驶,50分钟的车程便到了“冀城”——甘谷县。不得不说,沙沟立交桥、西环路、康庄大道等新的主要干道建成通车,使甘谷县在城市综合发展交通路网上体现出磅礴气势,“大城区”已初现雏形。
补短板 城市路网结构更趋完善
打造品质县城,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县域整体实力,是甘谷县城市发展目标的总体思路。近年来,甘谷县统筹推进西城区、北城区、老城区、冀城路两侧开发建设,坚持把城区道路建设作为城市扩容提质的基础工程,按照“新建与改造提升并举,面子与里子同步设计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中心城区、西城区、北城区道路提升改造。
“近两年,我们县投资6.89亿元,新建了西环路、新安大道、康庄路西延、沙沟立交、六中新校区周边路网、物流园区富强路和高桥路、天门山景区车行道等区域主次干道8条14.6公里;拓宽改造提升了冀城路、新城路、康庄路、渭川路、像山路、南北滨河路、高速辅道、新兴中学道路等8条主干道15.56公里,配套建设了绿化、亮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甘谷县住建局副局长黄小虎介绍说,“开始建设的时候,部分群众还不理解,发微信、短视频批评建设单位又开始‘挖路’扰民。但两三个月后,拓宽的新柏油马路建成,城市功能提升,老百姓的出行更方便了,闲言碎语也没了。”
发展不停步,百姓得实惠。城市建设的大动作,带动商贸领域的大发展。这两年,甘谷县新敷设雨污水管网11.95公里,同步改造地下各类管网12.66公里。建成了新城南路地下商城,启动了大什字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利用沙沟立交桥下空间,建成停车场一处,新增停车位94个。同时在冀城路、西环路、康庄路、新城北路等区域布设垃圾分类收集屋18座,配套垃圾箱、果皮箱326个,解决了城区排污难、垃圾处理难等问题,城市人居环境彻底改善,城市品味形象显著提升。统计数据显示,甘谷县城市道路总长已达57.63公里,总面积达131.71万平方米,城区“五纵九横”路网结构全面贯通,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像山路是甘谷县主城区东西向主干道,由于道路建成年限较早,车行道路面破损严重,部分路段地基沉降,今年初,该县启动了改造提升工程,工程投资达到4700万元。记者看到,路面柏油、下水道改造已全面完工,路两旁人行道正在加紧改造。
苟中军在这条路上开商店已经有十多年,路面排水不畅、形成内涝,也影响到他的生意。“改造后,路面加宽了,排水顺畅多了,真的好。”他笑着说。
近年来,甘谷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城市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抓管理 便民市场建设大步走
为有效治理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等问题,近两年县政府投资1024万元,按照“布局合理、容量充足、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良、服务民生”的思路,新建了渭阳路、新城路、西环路、车场街便民市场、冀城路花卉市场、渭川路夜市;改造了康庄路便民市场、小沙沟果品交易市场、新兴果蔬批发市场等9处市场,新增交易摊位878个,增设停车位260个。专业市场与便民市场的建成,进一步规范了市场交易行为,彻底解决了像山路、新城路、康庄路、渭川路、姚庄片区、渭阳路等主干占道经营、道流动摊点、倚门经商、占路为市等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
“扩容增颜、建设美丽家园是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张,更是决定甘谷能否以城市化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人——产——城’一体发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谋远之策。”在北城区的建设中,甘谷县坚持“穷财政不能穷百姓、欠发达不能欠民生”的理念不动摇,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启动实施了一大批北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投资2.43亿元,建成了新安大道一期道路工程,实施了S304(新兴镇政府至安远镇段)风貌改造、新安大道连接线道路、新兴镇杨家庄道路及排水、北滨河路零星拓宽改造、冀城北路人行道改造和渭阳路道路修补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拓宽了甘谷县城市“北大门”,打通了北城区城市发展的“大动脉”,使得安远镇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通过新兴镇“港口”进行商贸流通,北城区区域发展优势日益凸显。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先后开发建设了锦绣名苑、裕博名居、恒盛瑞府、清华园、新安名苑等一大批住宅小区,实施了福泽华庭等保障性住房工程,新开发各类商品住宅面积达到了44.5万平方米,实现了“人——产——城”一体发展。
保绿色 人居环境治理显成效
家住甘谷县东盛佳苑的牛爱丽,每天清晨在广场健身完,都要去便民市场买菜。“现在菜市场规范了,乱摆乱放的现象彻底不见了,买东西方便又舒心,感觉甘谷城市这几年的变化是真的大。”在她眼里,如今的甘谷,就像盛开的鲜花一样大气又美丽。根据城市功能和发展实际,在充分摸底掌握空间、功能、服务半径的前提下,甘谷县对原有的一些市场进行重新定位调整,有计划地规划建设了以渭阳路便民市场、车场街便民市场、康庄路便民市场、冀城路花卉市场为代表的一批社区便民服务点,像山路、渭川路、新城中路、富强路、姚庄道口等区域多年占路摊点和早、夜市全部搬入市场经营,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年来占路为市“脏乱差”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大像山镇学巷底,有一处新建的小公园,被当地人称为“柳湖公园”,湖面大概有2200平方米。
“以前,柳湖周围虽然柳树成荫,可人无法靠近,因为湖水里混杂着各种垃圾和生活污水,水体黑臭、蝇虫飞舞,特别是天降暴雨时,大老远就能闻见湖水散发的腥臭味。”曾在此居住的居民王林向我们说起“臭湖”的历史。
现在的柳湖,经过政府的精心整治,柳荫依旧,凉亭、景观花木、绿道掩映其中,空气清新,静怡安详,满湖的睡莲竟相绽放。谁曾想,这个当年的“臭湖”如今却成为了居民茶余饭后聊天休憩的好去处。
近年来,甘谷县坚持把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增进群众福祉、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与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决策部署,克服财政困难压力,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约1.91亿元,大力开展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力保障了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截至目前,在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方面,甘谷县城区共完成中渠、东南渠、西南渠、黄家渠、新民巷等8条全长10.418公里、总面积1.56万平方米的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加盖盖板10466块,整修渠系8.28公里,清淤41000多立方米;实施了柳湖周边排水改造工程,把曾经令周边群众厌恶的“臭水坑”变成了如今的休闲旅游广场。在农村污染治理方面,先后建成了大像山镇、新兴镇、大石镇、安远镇、八里湾镇、金山镇、武家河镇等7座生活垃圾焚烧站,并委托第三方正在加紧运行;18座生活垃圾中转压缩站已建成2座,建设16座,配套的80辆环卫车辆已完成采购,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磐安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建成,现正在试运行;六峰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选址,正在抓紧进行项目设计和征地拆迁;巩川新村、尉坪新村、大石新村3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均已建成投用,有效解决了黑臭水体污染环境的问题,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蔬菜商户刘晓平在车场街附近从事蔬菜经营已有十多年,他切身感受到市场改造前后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以前的车场街沿街摆摊点,是出了名的脏乱差,特别是在家禽和水产区附近,地面湿滑、异味熏天,走过去都要踮着脚。现在进入新的便民市场,卫生好了,档次高了,生意也比以前兴旺了,大家来买菜就像逛商场一样,心情格外舒畅。”
凭栏远眺,甘谷县渭河两岸高楼已是鳞次栉比,立交桥通南访北。城市建设的“大手笔”,使这座古老县城正发生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