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之八
新义村:易地搬迁惠民生 小康点亮新生活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27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文都
日前,漫步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镇新义村,古树成荫,白墙灰瓦的新农村一步一景,令人赏心悦目。
新义村是马关镇的一个纯回族聚居村,多年前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村民散居在高海拔的山梁上,交通不便、产业薄弱。2016年,新义村依托扶贫资金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64户村民迁进宽敞干净的新农村。
“以前一家人住在7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吃水、就医、上学都不方便!”新义村村民周国鹏说,2017年,他搬进了100平方米的新居,吃上了自来水,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老百姓的梦想,其实很简单:环境好,生活好,心情好,这就是我追求的幸福!”周国鹏说,“我在村上开的餐馆里做拉面师,一月收入5000元,我已经很知足了。”
对于新义村村民来说,易地搬迁项目让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发展产业是实现增收的根本之策,更是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长远之计。近年来,新义村坚持不懈培育特色富民产业,狠抓整片带整流域开发综合扶贫,全村种植花椒1600亩,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该村强筋壮骨凝聚起强大力量。
今年以来,马关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集中安置点全部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采取公益及企业就业结合的方式,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对不能外出或无技术等困难群众提供村集体公益性岗位,通过举办“学党史、颂党恩、讲村情、谈变化”大讨论等活动,构建开放融合的安置社区,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马关镇党委副书记孙涛说,马关镇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新义村在稳步实施整村易地搬迁工程的同时,成立了新义村“时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依托传统村落、自然生态、特色农业等人文优势和资源禀赋,逐步形成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该村历史记忆馆,以“民以食为天”“安居乐业”“民俗文化”“农耕长廊”等为主题的展厅,从“农、食、住、行、用、艺”等方面展示了回族淳朴厚重的民俗和民风,在时光的印迹里,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历史变迁,一件件老物件印证着现在的美好生活。
“一入春,庄浪、秦安等地的游人纷至沓来,高峰期每天游客达1万人以上,一天营业收入达5万元。”孙涛说,如今新义村乡村民俗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游览地,党员汲取红色精神力量的打卡地。
新义村依托乡土本色打造的乡村旅游已成为一张亮丽名片,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尝试。孙涛表示,马关镇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以“乡村时光”旅游合作社为契机,联合周边乡镇和县区文化遗存、古迹古物、自然景观等旅游元素,打造方圆50多公里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圈,把种植业和旅游业相契合,创建集种植采摘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田园一体化模式,实现人居环境“美”、乡风文明“实”、乡村治理“细”、群众生活“富”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为群众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趟出富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