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滩村:
全国文明村的“文明秘诀”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05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何慧娟
2020年11月,甘谷县新兴镇康家滩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作为一个海拔1500米左右的渭北干旱地区村庄,康家滩村何以摘得“国字号”招牌,它的秘诀在哪里?7月29日,记者前往康家滩村,通过实地采访寻求答案。
从甘谷县城出发,驱车约40分钟便到了康家滩村。一进村口,就能看到一座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绿化公园,公园内干净整洁,绿化灌木修剪平整,各类植物郁郁葱葱、生长繁盛。在公园上方的一处凉亭内,几位老人正在休闲纳凉,而离凉亭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圆形池塘,池塘里荷花竞相开放,几名孩童正在池边护栏外追逐玩耍。
“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现在公园、凉亭都建得很好。这里以前是个涝坝,全村的生活污水都聚在这里,夏天气味特别难闻,苍蝇蚊子到处飞。”今年66岁的康家滩村村民康常袋正在荷花池旁和几位老人乘凉。他说:“现在涝坝改造成荷花池,不仅环境治理好了,还比以前更美观了,我们这些老人经常坐在这里聊天,凉快得很。”
采访中康家滩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东介绍,康家滩村属渭北干旱山区,海拔1500米左右,有2个自然村共1085人,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当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2020年又荣获了“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荷花池,以前危及村民安全、容易出现滑坡的地段,通过回填土方、分层分级筑土的方式改造成了梯田式公园。我们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等措施,使村容村貌更整洁更美丽。”王建东说。
记者发现,除了以上这些看得见的文明之外,康家滩村看不见的文明更“走心”。
“跟住房条件、道路、自来水这些相比,我觉得变化最大的是思想,现在我们村困难家庭有人帮忙,村里卫生也有人打扫,逢年过节还办晚会,组织跳广场舞、篮球、包粽子等比赛。”康家滩村村民孙福平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大家的素质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文明了。”
“我们还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新风培育、技能培训、法治宣传等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把拒绝高价彩礼、控制酒席规模、拒绝大操大办等纳入管理范畴,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风尚。”王建东说,通过进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