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日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搭建“供需桥梁” 1100名学子基层就业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20日    来源:天水日报
  开栏的话:近年来,我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每年会确定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每一项工程事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年末岁尾,2021年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进展如何?这些民生实事的落实,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即日起,本报推出“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系列报道,盘点十件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让我们在这份新鲜出炉的“民生成绩单”中,感受我市民生事业发展的步伐,提振信心,向新征程迈进。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裴婷婷 张彬霞

  承诺事项:支持11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办理进展:已完成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关乎众多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一些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而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单位、企业却存在着“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为破解这个难题,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2021年被列入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中。
  “工作环境好,也比较稳定,除了每月的基本工资,还可以领取1500元的生活补贴。”在海林技工学校,新入职的老师马玉芳谈到工作时满脸喜悦,“我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非常感谢政府和学校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
  马玉芳毕业于昌吉学院,今年她和几个同学通过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项目,找到了适合的工作。像他们一样,今年我市有11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该就业途径走上了心仪的岗位。
  今年,为支持11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网络、设立政策咨询窗口和咨询电话等,多渠道多层次及时宣传为民办实事项目相关政策,提高用人单位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知晓度,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面向企业基层一线就业。
  “凡未参加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往届甘肃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都可以报名。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属于已就业人员,不在基层就业项目招聘范围内。这样,就对未就业学生起到兜底保障作用。”市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安军旺说,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用人单位,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都是运行管理规范、经营状况良好且3年项目期满后仍能够为招聘人员提供留用条件的。
  据了解,今年市直及两区五县在7月20日—28日错峰召开8场双向选择招聘会,294家基层单位提供2586个需求岗位供毕业生选择,有2508人现场对接达成意向协议,并在招聘会现场设立就业和社保政策咨询点,同步开展了人才招聘、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宣传咨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在招聘会后,我们督促用人单位于8月30日前签订劳动合同,9月1日安排招聘人员上岗,开始起薪并计算工龄,参加社会保险。同时,积极回应高校毕业生诉求,协调用人单位认真解决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减少人员流失。”安军旺表示,目前1100名毕业生已完成备案和岗前培训,并已在9月份全部顺利上岗。
  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通过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项目,招聘了23名大学毕业生到公司工作。“这个项目,不仅减轻了企业用人成本,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吸引优秀毕业生到公司工作,还提高了毕业生的收入,让他们有更多发展的可能。”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马建旗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民生改善才会更有底气。随着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的落实,搭建起了一座将用工方和大学生求职方相连接的“供需桥梁”。
  “我们以严把思想认识关、政策规定关、资格审核关、手续办理关、跟踪服务关为抓手,落实落细省、市相关要求,提前完成了这项民生实事项目阶段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保障就业服务不断线。”市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马伟说,为加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后续服务保障,下一步将加强对各相关用人单位监督和管理,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推动这项民生实事项目健康发展,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