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整治“白色污染”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1月18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 近年来,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为民帮办事实的有力举措。
农膜覆盖栽培,以其良好的保墒、增温、抑草作用,深受百姓欢迎,但由于重使用轻回收,长期叠加造成的“白色污染”已严重影响耕地质量。该局坚持长效机制,印发了《关于张家川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通知》,压实乡(镇)、村两级回收监管责任,对公路、铁路沿线、田埂地头、河道沟渠等全面排查,切实消除了废旧农膜回收的盲点和死角,形成了长效监管机制。
坚持市场导向。紧密联系乡级回收站点,更多让利于一线捡拾者,保证项目可实施,任务能完成,资金能拨付,自己能收益。各乡镇利用各种会议发动群众自觉捡拾废旧农膜,明确谁产生、谁捡拾,做到捡拾废旧农膜人人有责。2021年共回收废旧农膜432吨,回收率达80%左右。
坚持宣传引导。在全县15乡镇分别树立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牌,面向社会宣传废旧农膜对土壤及农作物的危害,同时制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倡议书音频,通过县广电局广播控制平台统一向全县255个村定时滚动播放宣传。
开展实践活动。在部分村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实践活动,贯穿保护环境从小做起的思想。
强化执法检查。依据新修订《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条例》,联合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市场农资农膜进行打假排摸,严格禁止厚度小于0.01mm农用地膜进入市场。积极与张家川县铁路监管部门联系,组织动员铁路沿线农户、回收企业对铁路沿线一公里范围内的废旧农膜及时捡拾清理和集中回收,严禁在田间地头随意堆放,有效防范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