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日报七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科技馆筑起孩子创客梦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1月18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王雪梅
  在创新创业时代浪潮下,“创客”一词炙手可热,创新教育也成了新命题。在新时代,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消费者”,他们同样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贡献者。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的科技馆让“创客”一词走进了孩子的心中,注重“学有所长,玩有名堂”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筑起了创客梦,创造了属于他们的“造梦空间”。
  建三小学科技馆成立于2007年,是甘肃省唯一一家由中国科协在学校校内授予的“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工作室”。
  近日,记者走进建三小学的科技馆看到,馆内装修一新,墙壁上悬挂的师生创新成果、橱柜里陈列的奖牌、桌面摆放的学生创意作品和组装配件都展示着该校在创新教育中取得的成果,这个320平方米的科技馆内容丰富,俨然一个小小的生产车间,释放出浓厚的科技创新韵味。?
  “科技馆分科学体验区和创新区。科学体验区的学生主要通过科学器材进行体验和观察,探求科学奥秘,激发科学兴趣;创新区分为创新发明、未来创客、智能机器人、微型机床工作坊等4个板块,一个板块就是一个社团,参加社团的学生可按照自己的爱好自行选择,实行走班制,每周星期四下午两节课为文明实践活动时间,有5名辅导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活动,科技馆一次就能容纳100多名学生同时开展活动。”建三小学教师张惠文说,他所辅导的机器人课起步于2007年,是天水市首家智能机器人社团,也是学校社团的“王牌军”。
  今年是张惠文辅导机器人课的第13个年头,他凭着对机器人的浓厚兴趣,先后辅导学员开展“机器人知识普及”“简易机器人制作”“普及型机器人制作”“普及型智能机器人制作”“智能机器人的改装与编程”“FLL工程挑战赛”等多种活动,并带领优秀选手多次出征,先后12次在10个城市参加国家、省级比赛,获得奖励21个,其中国家三等奖1个,省一等奖1个。如今,他训练过的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自主编程,可让机器人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素养都有了明显提升。
  相对于社团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智能机器人和未来创客社团发展的基础上创建的创新发明社团更具创新特色,所开设的创新实践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从小爱钻研的李萧林老师既是科技创新辅导团队的组长,又是创新发明社团的辅导教师,他采用探讨和提问的方式,在每周的活动中都会给学员布置各种作业。“我会搜集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们一起讨论研究,再把他们的想法进行整合,鼓励他们进行实践,搞小发明,利用他们的智慧答疑解难。”李萧林说。
  今年8岁的刘泽阳是三(1)班学生。有一次他和爸爸上街玩,看到环卫工人用小铲刀铲墙面上的小广告,既费劲又铲不干净,于是他就想发明一款铲小广告的“利器”,他根据自己的构思找来了巧克力板、铁棒、矿泉水瓶和输液塑料管,先后花了一周时间,发明了带有热熔器的墙面纸质小广告便携式清除机,这项小发明分别获得甘肃省和天水市科技创新一等奖。
  在科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几位社团的老师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活动并不是刻意让学生成为发明家,而是一种把自己的思想变成现实的趣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学生个体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建三小学自2007年以来,累计有2300名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团,连年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科技创新大赛,先后获得奖励560个,其中57名教师获得辅导奖。
  建三小学校长王万军说:“科技活动给孩子们种下了梦想,点亮了心灯,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阳光。爱科学、爱探究、爱动脑的学习品质会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更多的孩子提供这种学习机会,希望他们将来成长为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青年。”
  
关注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