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城贡献交管力量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王晓华
2月16日,秦州公安分局城区交警大队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针对电动车、机动车、僵尸车乱停乱放等问题进行整治。
整治行动中,各路面中队民警对辖区重点、难点路段进行巡查摸底,对能够明确车主的车辆,通知车主到场,责令其立即驶离,对长期停放且无法联系到车主的“僵尸车”及不按停车区域停放的电动车、摩托车进行了拖离。全面提升规范了路面停车秩序,有效净化了辖区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
“春节期间,乱停乱放现象出现了反弹,为了巩固前期整治行动的效果,连日来,大队集中警力展开治理行动,以求最大限度‘还路于民’。”秦州公安分局城区交警大队民警汪露说。
去年以来,我市公安交警对辖区内的路面设施,标志、标牌、标线以及停车泊位进行了重新施划,着重对“一盔一带”“一难两乱”工作进行了集中检测,特别是车辆乱停乱放、不礼让行人、乱掉头和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交通陋习进行了整治,使城区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在包街包巷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形成制度化,在创城工作中彻底整改了一批交通陋习,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肯定。
市区两级公安交管部门将主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和“一难两乱”治理结合起来,认真调查摸底,广泛开展调研,精准对症施策。2021年,共增设路内停车泊位4400余个,处罚违停车辆23.4万余起,拖移“僵尸车”150余辆,整改“罩衣车”230余辆。
记者注意到,交管部门在施划停车位时,充分考虑到了市民的需求,比如在市区双桥中路、新华路、大众南路、山水新城周边等10个路段开辟道路单侧夜间停车位,允许车辆在19时至次日7时在道路单侧停车;在双桥中路、藉河北路等5条餐饮集中路段推行了30分钟临时停车措施,有效缓解了群众夜间停车难和临时停车就餐难问题,为我市夜间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支持。
秦州公安分局城区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逯全胜告诉记者,大队通过“一个乱点一个治理办法,一个堵点一套解决方案”的工作思路,着力整治车站、商圈、医院、学校等堵点乱点,逐一落实针对性治理措施,对乱停乱放的车辆零容忍,依法进行处罚。近期,大队共处罚乱停乱放车辆3500余辆次,拖移车辆15辆,清理出被非法占用的停车位160余个,乱停乱放现象基本上得到了根治;对存在市场外溢、占路为市的罗玉路水果批发市场、坚家河农贸市场、和谐家园农贸市场、山水家园农贸市场、南明路农贸市场等5处市场周边进行了整治,占路为市现象基本得到了控制;对三中丁字路口、天水郡十字等几处自发形成的人力市场进行了取缔,已无乱停乱放三轮车、电动车现象。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公安交管部门进一步深化文明畅通提升行动,优化城市区域、路段、路口交通组织,畅通道路“微循环”,分解主干道交通压力,切实改善交通节点,让市民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科长汪新龙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智慧交管”建设,持续完善前端感知设备,以加密补盲措施加大道路科技设施投入,织密道路安全防控网,延伸管理服务触角,补齐事故预防短板。对主城区全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进行重新施划,在天平高速连接线左家场交叉路口安装了信号灯,渠划了交通路口,在城区完善、安装标志牌150余块,对主城区50个路口信号灯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在百货大楼等10处路口安装了10组国内最先进的相控阵视频雷达,有效提升了城区的通行能力。
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工作方案》等相关要求,2021年8月1日起,我市将秦州区、麦积区电动两轮车、三轮车也纳入挂牌登记管理。秦州公安分局城区交警大队车管所所长周从年告诉记者,由于秦州区电动车存量非常大,挂牌工作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截至目前,已挂牌的电动自行车有323辆。
与此同时,我市交管部门还强化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严查严惩渣土车超速超载、遮挡污损号牌、扬尘污染,严查机动车闯红灯,公交车、出租车随意停车,严厉打击酒驾醉驾毒驾和“飙车”、假牌假证等违法犯罪。
“通过持续深化礼让斑马线交通秩序治理,开展‘车让人、人快走’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专项行动,共教育警告和纠正非机动车驾驶人5万余人次,查处摩托车驾驶人不戴头盔2.7万余人次。如今,可以明显看到道路上不戴头盔的人很少了,车辆礼让行人已经形成风气,市民过马路闯红灯的现象也不多见了,文明畅通、和谐有序的城市交通环境已逐步形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宣科科长宋亚宁如是说。
交通环境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助力创城工作,维护文明交通秩序,去年以来,我市交管部门开展了多项交通秩序整治提升行动,全力以赴投入到创城攻坚行动中,有效净化了辖区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