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天水日报
作者:冯淑珍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20日 来源:天水日报
冯淑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一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在我们国家、中华民族发展道路上的深远意义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坚守,是指中华民族的整体以及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对本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与核心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信心坚定、信仰坚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党派文化自信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自身文化内核与价值的强烈认同感、崇敬感;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成长性和影响力的坚定信仰;三是对自身文化缺陷与外来文化劣质充分认识、合理扬弃。文化是影响理论、道路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它渗透于理论、道路和制度之中,并与理论、道路和制度相互交融。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必然结果和最终目标,是支撑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力量。充分的文化自信使理论自信更富指导性,道路自信更具执行力,制度自信更有保障力。文化自信是本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行动。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的根本, 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全民阅读的核心是内容“阅读”,关键在大众“全民”,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规定动作。没有全民阅读,文化自信会变成空中楼阁;没有文化自信,全民阅读就会迷失正确的方向。两者相互依存,相生相长,相辅相成。
全民阅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书籍是维系文化血脉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阅读是促进人类思想发展的方式,是人类精神的旅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全民阅读是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全民阅读工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全民文化建设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是爱读书、善读书的典范,他以知青时代阅读车尔尼雪夫斯基名作《怎么办》为例,要求年轻人要多读文学经典,他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从文明进步、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说,阅读对于个人、民族、国家而言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全民阅读是事关个人前途命运的大事,是事关民族兴衰、国家强弱、文化传承的大事,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读书改变人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学子发奋读书的动力,读书也是人们今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仰寄托。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国民阅读能力强弱、阅读水平高低的影响。文化自信离不开全民阅读,特别是高质量的全民阅读、有深度有高度的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软实力,最根本的是要抓好教育、抓好出版、抓好全民阅读。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自强,需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古圣先贤精神,释放民族智慧。借力全民阅读活动,让国民了解、阅读、吸收、消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通晓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让更多人遍览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成果,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我们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谱系,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延绵不断的智慧源泉的重要保障。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激发全国人民热爱学习、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全社会营造读书氛围,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有利于提高全民读书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全民阅读活动能使文化转化成人们的精气神,凝聚向善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增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全民阅读能够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全民阅读也进入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全民阅读肩负的使命也更加重大。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全民阅读的各项政策与制度,组织好全民阅读用书的出版和推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优质的读物和更优良的服务。我们要更加重视数字技术,发展全民阅读新平台,动员更强大的社会力量,打通重要途径、夯实基础工程、做好战略保障,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化全民阅读,助力人们坚定文化自信,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更大更持久的力量。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工商与公共管理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