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与葫芦神话反映了什么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20日 来源:天水日报
洪水与葫芦神话反映的都是伏羲、女娲创世的神话传说。
古籍中说,女娲氏统治末年,有诸侯共工氏骄横跋扈,作乱天下。女娲氏派祝融氏与共工氏作战,祝融氏吐火,打败了共工氏,失败的共工氏十分愤怒,用头撞击不周山,不周山因而崩裂了。这座不周山,原来是一根顶天柱子,上端顶着天河,不周山一倒,天塌了个窟窿,天河里的水便哗啦啦地流到地面上来,造成世上大雨倾盆,滔滔的洪水,到处泛滥成灾。女娲想,天塌了个窟窿,如果不补上,天上的水还会不断流到地上来,怎么办呢?她从江河湖海里捞了许多五色石子,用火烧炼,一直把石子烧成了石浆。女娲抓
起这些石浆,一块一块地将天上的窟窿补上,天一补好,太阳出来,天上出现了五色彩霞,这些彩霞就是五色石子炼成的。但刚补好的天空尚不平稳,有摇摇欲坠之势。于是,女娲找到一只巨大的鳌,砍断它的四只脚,作为擎天柱,分别由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支起苍天,总算把天给撑稳当了。女娲还把天下的芦苇烧成灰,用来填地,把洪水排走。
关于中国上古洪水神话的传说版本很多,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间,但都与创世有关,而且都与人类的两种生产方式有关,即战胜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生存斗争与战胜自身、繁衍人类的生产行为。原始社会的人口出生成活率极低,大约是50%左右。古时女子生产时,羊水流出,胎盘剥离,又有羊水混合血液流出。由于先民科学知识较低,所以孩子分娩时新生儿吸入羊水而导致窒息的情况很多,远古人类遂以为羊水、血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而将之视为“洪水”。旧时将女人视为“祸水”的观念大概即缘于此,旧时女人生产时,坐在灰堆上,也即女娲烧芦灰填地的遗俗。总之,洪水神话反映的是伏羲、女娲时代先民们与自然、与自身作斗争时的行为,这些行为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认识自身的创造精神,我们应当科学地认识它。
葫芦神话仍然是关于伏羲、女娲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创世神话。仰韶文化大地湾和史家遗址中出土的两件葫芦形女性雕像,已被公认为是原始先民对于葫芦生人崇拜的人格化。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酷似妇女,以生动的头部和凸起的大腹,用夸张的手法,渲染了妇女的特征,表现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对于女性崇拜和对生命的渴望与绵延子孙后代的向往。它实际上就是这个时期的“女神”“大地之母”,就是当时人们对于葫芦崇拜的人格化,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图腾”。初民将瓜瓠、葫芦当作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已是学术界公认的说法。彩陶的发明,明显是先民们以为葫芦多子而对地母用血肉之躯和子宫生养万物这一行为的模仿。因为陶器取像于植物所由出的子宫——葫芦和人所由出的大腹便便的母腹,在史前人类看来,这两者是一回事儿。而且葫芦神话与洪水神话也可能是一回事。云南彝族自认是伏羲的后裔,在其氏族的神话传说中,认为“熊血(指羊水)化为洪水,兄妹躲进葫芦,后结婚为人类祖先”。这正是女性分娩时流溢的血水演化为洪水以及葫芦生人的变异。
(摘自《伏羲文化70问》)
十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