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日报五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提升天水生态文明新水平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10日    来源:天水日报
  董珺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然界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理论认识上的升华和飞跃,更是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的积极回应。近年来,天水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代化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刻把握、从实践上具体落实、从制度上真正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天水生态保护治理水平,让天水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从理论上深刻把握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性和发展绿色性,注重将绿色发展渗透于五位一体建设中。相比较传统发展而言,绿色发展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认识到发展是受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制约,力求以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入实现。在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理念上,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要素就是环境资源,绿色发展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就是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此作了充分肯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始终坚持以人民发展为中心,扎实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绿色发展理念在天水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果实。
  从实践上具体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以各项有力的举措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具体落实。第一,要进一步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培育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绿色社会,全方位打造绿色天水。第二,做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等“加减法”,以各种恢复、保护生态的具体措施和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推动绿色发展。第三,各部门要协同发力,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智能化环境治理和监管,打造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第四,要重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在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领域向有资质的社会第三方购买服务,激发社会各界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巨大能量,共同践行绿色发展。
  从制度上真正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要以健全的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天水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也要从基本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责任追究和赔偿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第一,把绿色发展列为城市发展规划重要内容。践行绿色发展,并非朝夕之力需要久久为功,并非一家之责需要齐心协力。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坚持“一盘棋”,统一制定标准、期限和程序等,实行规划“一张图”,引领绿色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相互衔接、协调,确保绿色发展取得良好实效。第二,健全环境监管联动机制。要以市生态环保部门为主,市人大和市政协参与,不定期突击检查环境风险高危地区和领域;要加强环保部门与纪检监察、公检法、水利、工商、建设、安检等部门联合执法,形成监督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合力。第三,进一步探索生态补偿机制。2017年、2020年,甘肃省先后启动实施“渭河干流定西——天水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对纳入试点的水质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及主要水污染物指标进行考核,由水质未达标或享受水质优于控制指标的考核市缴纳补偿金,目前已初见成效。天水市也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并推动落实,进一步保障绿色发展措施落到实处。第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吸纳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听取群众意见,基于群众诉求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推动绿色发展落实。第五,健全考核考评机制。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均应该作为绿色发展主体,建立不同评价体制共同考核,以严谨的考核引导绿色发展落地见效。此外,还应该在法律法规的完善方面下功夫,为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建立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以刚性的法律法规约束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