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天水
天水日报
作者:姚晓云
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10日 来源:天水日报
姚晓云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十四五”时期,天水市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面临重大机遇与巨大挑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
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持续开展施工工地扬尘、禁燃区散煤燃烧、挥发性有机物、餐饮油烟、“四烧”等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快推进市污水处理厂麦积分厂扩容改造、秦安县莲花污水处理厂、张家川县龙山镇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加强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持续强化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启动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以渭河干支流沿线17个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为重点,谋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麦积区黑臭水体治理全国试点任务,全力推进剩余22条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有效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有序推进甘谷县渭河流域甘谷段城镇集中式水源地综合治理工程、秦安县叶堡饮用水水源保护项目,保障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监管,完成2022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和“一住两公”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管理工作,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1%以上,土壤环境保持稳定,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工作。
二、深入整改生态环境问题,消除存量问题、遏制增量问题。
围绕《天水市开展2022年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确定的6方面28项具体任务,以点带面、深挖细查生态环境领域各类问题,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清单化管理、折子化推进,确保整治实效。加快推进省级警示片剩余8项问题、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剩余10项问题、4件阶段性办结信访件、两次市级督导检查剩余36个问题、“点穴式”检查剩余44个问题及国家黄河流域生态警示片暗访拍摄组指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对各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行“回头看”,确保点上问题整改到位、面上措施机制长效有力。
三、加快推进年度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2022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规划、秦安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申报工作。加快推进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提升、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秦安县叶堡饮用水水源保护、渭河流域甘谷段城镇集中式水源地综合治理、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2×70MW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50个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年度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等建设,力争提前完成,尽早发挥生态效益。
四、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及时受理、认真查处12345市民热线,微信公众号,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等群众环境信访投诉问题。
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强化环评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守牢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坚持分类管理,优化执法方式,做到高效监管。加强司法联动,推进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坚决禁止“一刀切”,加强业务指导,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全年、全员、全过程”执法大练兵,不断提升执法队伍业务能力和执法效能。
五、严格履行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职能。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持续加强医废监管,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与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和处理处置全落实“两个100%”要求,确保环境安全。坚持主动作为,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环保难题,全力服务保障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