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
天水日报
作者:吴帆
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10日 来源:天水日报
吴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回答为什么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探讨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三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和革命变革。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本体论是建立在“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及“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三个全新概念基础上的。这三个全新概念表达的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有机统一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与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重要性,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概念侧重于强调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重要性;“地球生命共同体”概念侧重点是强调应当把人类的活动限制在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建构地球生态共同体。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群众史观,提出了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生态文明建设人民自觉行动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基础,必然把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看作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并把以民生问题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同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决定了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最终形成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积极主动行动的协同机制。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生产力发展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通过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看作是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应当解决好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四个”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发展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称为“真发展”;对于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但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通过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应当摈弃以劳动要素型投入为主,造成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而应当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发展观;对于如何评价发展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实现了协调和共享发展看作是评价发展的根本尺度,辩证地处理了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并把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定位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解决如何协调不同民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任务和促进全球环境治理关系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保护人类地球家园和建设美丽世界是民族国家的共同责任;但是全球环境治理既要考虑造成生态问题的责任和民族国家发展的程度,使民族国家合理地承担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又必须考虑发展中国家面临如何通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消除贫困的任务,这就要求发达国家在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治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把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促进全球环境治理和全球共同繁荣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