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天水日报
作者:李调莲
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10日 来源:天水日报
李调莲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天水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提升生态保护治理水平,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环境美的美丽天水。
一、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抓好生态保护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天水作为黄河流域上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不仅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到黄河流域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渭河流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着力打造渭河流域天水段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认真贯彻《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突出渭北黄土丘陵沟壑生态修复区、西秦岭水土流失治理区、关山水源涵养区、秦岭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葫芦河、藉河、牛头河生态修复保护廊道,渭河干流多功能林草生态保护带,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施策、系统治理,组织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封、育、造、管、建等工程治理措施与森林、湿地、草原及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相结合,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二、精准科学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1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乃至到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转为“深入打好”,意味着污染防治触及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必须严格落实市、县、乡、村属地管理责任,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持之以恒抓好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控烟花爆竹等措施,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确保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增不减。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必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水污染治理,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市域内黑臭水体长治久清、河流断面稳定达标。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必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努力创建“无废城市”。
三、坚持绿色低碳,推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当前,天水正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必须在动能转换、产业重构的关键期,找准定位、扬长避短、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产业优势转化,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做强新能源产业,做大传统优势产业,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积极落实“双碳”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和省上政策文件,加快研究制定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具体实施路径,更好指导和推动“双碳”战略实施。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加大绿色生态产业项目扶持力度,严防“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严禁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产能项目落地实施。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稳步提升清洁取暖水平,打造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科研管理处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