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日报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29日    来源:天水日报
  刘岩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我们持续推进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以坚定的责任心牢牢地掌握住意识形态安全,使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刻论述,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我们始终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坚守文化底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中来,一切服务于人民群众。由此,只有坚持文化发展来源于人民,坚持文化发展服务于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发展的新局面。
  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深层的力量来自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当前,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和爱国情怀。
  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文明互鉴”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深厚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有着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文明互鉴”的新理念和始终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三大原则,极具全球视野。他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互鉴和交流学习,才能使世界上不同种族的人民在相互尊重与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最终为本民族文化发展注入新能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方案”不断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成功经验,搭建开放包容的文明对话平台,使大家在交流中加速发展,也在交流中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也是“文明互鉴”的根本意义所在。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生态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