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宣传形式,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
——我市各县区多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天水日报
作者:感党恩
新闻 时间:2022年11月18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文都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近期以来,我市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宣讲形式,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百姓心坎里,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让文明实践扎根基层、遍地开花。 以“全覆盖”为目标,推动理论宣讲遍地开花。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动员,倡导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由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依托县级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分层次组建乡镇(村)宣讲团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地,开展集中专题宣讲,通过领导干部示范宣讲带领各级党员干部、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等持续推进“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宣讲,推动基层宣讲全面铺开、遍地开花,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体现在各方面,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实见效。 以“接地气”为入口,有效提升理论宣讲实效。依托“百姓名嘴”宣讲队,发挥乡贤能人、乡土人才等的带动作用,把党的创新理论和群众需求相结合,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将理论宣讲搬到田间地头、村民院落等地,通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运用“百姓话”讲述“百姓事”,借助“微宣讲”凸显“大作用”,将“书面语”变为“家常话”,用“短平快”的宣讲取代长篇大论的说教,以“典型人物+经典故事+群众互动”等新模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鲜活的例子提升理论宣讲效果,让理论更鲜活、更生动,有效提升理论宣讲效果。 以“办实事”为目的,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列出重点难点工作清单、特色亮点清单,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针对性,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为契机,以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讲解为落脚点,持续办好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好事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理论宣讲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 以“文艺创作”为突破,全面提升群众精神面貌。依托各级文艺志愿服务队伍,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艺创作中,通过文艺展演活动,用特有的艺术表演,欢快明朗的节奏、优美的歌舞、朗朗上口的快板、激情饱满的诗歌、幽默诙谐的小品,让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中。同时,文艺志愿者还开展以书写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为主题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让大家在书画交流中感受爱党爱国之情,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以“多形式”促落实,汇聚思想共识,凝聚奋进力量。各县区有效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学习平台,动员广大党员群众自学,依托乡村大喇叭、微信群、宣传横幅以及“乡村党课开讲啦”“乡村夜校”“广播会”“板凳课堂”“上门走访宣讲”“主题党日”“村民议事”“炕头宣讲”等载体,多形式、多渠道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学以致用,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目前,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14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6万人次,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不断推动党的最新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团结引领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