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日报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郑全虎的兔年喜事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2月1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贠武军
  2月7日夜,飘飘洒洒的雪花漫天遍野,整整下了一晚上。早上起来一看,整个刘堡镇变成了白色,分不清村庄和田地。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徒步去山顶上的赵湾村。
  “你们来了,快进屋里暖和暖和。”正在扫雪的郑全虎把记者领进他的牛场办公室里,炉子的火烧得正旺。
  “听说你有喜事?给我们说说。”记者开门见山问到。
  52岁的郑全虎嘿嘿一笑,说:“初一、初二、初三,连着下了三个牛娃,现在都精神着哩。”
  “这就是喜事啊,3万元到手了吧?”在场的帮扶队员调侃。“是的,是的。”大家随声附和。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刘堡镇赵湾村,海拔达到2000米。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176户人。耕地面积2120亩,人均2.58亩,是一个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的回汉杂居村。而郑全虎可以说是这个村的养殖能人,带动起了村里的养殖业。
  “我现在家里4口人,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广州打工,二儿子在县城上学读高二。”郑全虎自我介绍,“我以前是养羊的,最多的时候养到500只。”2019年,他注册成立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富兴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50万元,华丽转身做起了“牛”生意。
  “肉牛养殖市场行情稳定,风险低且回报丰厚。”说起肉牛养殖心得,郑全虎滔滔不绝。2019年,由于资金有限和第一次尝试养殖,郑全虎和其他股东商量,只购进20头西门塔尔牛、夏洛莱两个品种的繁殖母牛。
  “很多东西都是理论上的,肉牛养殖虽然风险没那么大,但小毛小病也得注意。”郑全虎说。初期,养殖的牛有一点感冒郑全虎就特别担心,怕引起大范围的病害,每次请来兽医,都虚心地向兽医请教病害防治方面的经验。一来二去,郑全虎的肉牛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越来越高。现在,村里其他养殖户的牛有了小病小难,也会请他去看看。
  很快,养殖的20头肉牛给他带来了惊喜:当年下了11头小牛犊,公的卖掉,母的留下作繁殖母牛培育。而一头牛犊,价格在1万元左右。这一下,郑全虎信心更足了,向周边村民流转100亩土地种植饲料玉米等农作物,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的路子。“每年秋收后,300吨左右的秸秆类农作物可以用来加工成肉牛的饲料,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养殖成本。”郑全虎说,而牛粪又可以作为秸秆类农作物的肥料。
  就这样,郑全虎的肉牛养殖逐渐传出了名气,规模也越来越大,短短4年间,从最初的20头、40头发展到现在的60多头,郑全虎的腰包越来越鼓。
  “随着效益越来越好,我还想再修建1200平方米的养殖场,养殖规模扩大到120多头。”郑全虎说到这,脸上的笑容不禁扬了起来。
  随着郑全虎养殖效益越来越好,周边村民纷纷慕名而来向他请教肉牛养殖技术,“每年我都会配点种,无偿送给有意肉牛养殖的村民,同时还免费教授他们养殖技术。”说到以后的打算,郑全虎表示将继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养殖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