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日报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织牢民生保障网书写幸福新答卷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7日    来源:天水日报

奋进七十年 筑梦新时代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立足民生需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实事,全方位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和煦的春风,温润着百姓心田,书写了新时代民生幸福“新答卷”。
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在张家川县马关中心小学,整洁的教室内,孩子们聚精会神,书声琅琅;宽阔的操场上,孩子们奔跑跳跃,生机勃勃。“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教学环境已彻底成了历史。
  据了解,近几年,张家川县农村学校变化很大。农村孩子可以在家门口入学,不再为上学发愁。多媒体投影机、电子白板、录播教室等教学设备都有了,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度谋划、先行一步、投资兴教,全力以赴办好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张家川的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现如今,张家川县各乡镇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学位问题;政策护航,提高待遇,加强教育人才培养,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教育活力。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个个项目的建成,处处彰显着全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筑牢家门口的坚实“医”靠
  来到张家川县平安乡磨马村,记者看到有正在办理医保报销审核的群众。以往村民需要带着材料专程跑到县里,现在,在家门口的医保便民服务站,几分钟就能办完手续。
  自从建立了便民服务站,村民再也不用往县城跑了。看病的费用都是在便民服务站报销。
  为更好方便群众,张家川县将医保业务职能下沉,推动医保服务向村镇延伸。患者在便民服务站可以直接办理参保登记、门诊慢特病、门诊“两病”、异地就医备案等业务,有效解决了医保业务“基层接不住、职能沉不下”的问题。
  下一步,张家川县医保局将深入推进医保便民服务站建设,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为全县乡村振兴贡献医保力量。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饭碗”端得稳 生活有奔头
  就业是民生之本。多年来,张家川县坚持稳就业、促创业,采取广培训、引人才等有力举措,推动就业创业双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日前,张家川县人社局组织开展了以“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为求职者带来多元化就业服务,解决企业和各类单位的用人需求。
  据了解,今年,张家川县将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搭好招聘求职有序对接平台,服务企业持续发展,帮助劳动者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截至2022年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680人,完成年任务3650人的101%;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32人,完成年任务400人的10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75人,完成年任务800人的109%;城镇调查失业率3.98%。
  “劳有所得”让“钱袋子”鼓起来,对老百姓而言意味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翻开“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兑现”,推动着老百姓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面对未来,张家川县将继续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等一件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让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真真切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