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日报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天水,圣水落足的地方

——《天水古今诗词选》序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7日    来源:天水日报

  创世的第一滴圣水,
  落足的地方,叫天水。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一脚会踩出八千年前的太阳。
  这是我谨献给伏羲、女娲《伏羲创世》中的诗句,也是对天水深厚历史文化的诠释。“一画开天”的伏羲,在那洪荒的时代,就是一位将太阳挂上天空,驱走人类认知黑暗的伟大诗人。伏羲与女娲的爱情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浪漫色彩的史诗。大地湾出土的陶罐上,闪烁着远古人类文明的辉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诞生于秦地天水的《秦风·蒹葭》,是《诗经》中最浪漫迷人的诗作。诗中的水指的就是发源于齐寿山的西汉水。西汉水也是秦人的母亲河,滋养出了耸立在历史天空的大秦帝国。
  飞将军李广,拉满弓,箭飞出,被射疼了的巨石,变成一只老虎,在月光下飞奔……那只老虎从汉代跑到当代,还会从当代跑向未来。李将军的箭成就了边关的那块石头,让沉默的石头发出虎啸,石头也成就了飞将军的箭,箭永远活着。这就是天水人,给历史创造的诗意浪漫。
  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妙笔,将自己刻上了明月。明月是天空的玉玺,谁拥有了它,谁就是天空的王。他说银河下凡,便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东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没有他,中国诗歌的天空便缺少了月亮。他的名字叫李白,祖籍就在天水,其诗歌延续着天水文化的血脉。
  公元759年秋,杜甫来到天水,滞留三个多月,被天水文化之圣水浸润,写下了百余首诗。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这是其中的一首。离开天水时,他手里多了一根精神拐杖——那棵深扎泥土的南郭古柏,他拄着它,一步步走向世人仰望的星空,成了一颗烛照人们心灵的巨星。天水之行是他诗歌的分水岭,之后,他才真正成了诗圣,无疑天水成就了杜甫。
  天水,有的地方是太阳绘出的大写意,有的地方是月亮绣出的工笔,北雄南秀兼备。尤其那座名扬天下的麦积山,月亮的手指是独自绣不出来的,还靠天水人的智慧之手,才有了水灵灵的秀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麦积山上,住满了神仙。人文始祖伏羲、孔门弟子石作蜀、汉赋大家赵壹、古文先鞭李翱、“北宗画派之祖”李思训、五代奇才王仁裕、宋词名宿张炎、明代大儒胡缵宗、翰林侍读巩建丰、晚清学人王权、陇南文宗任其昌、当代学人冯国瑞、霍松林、雷达等,都是人中之龙,构成了天水绵延不断的文脉。
  圣水落足的天水,能激发起人的诗情。不仅本土诗人,就是外籍诗人,如曹植、陆机、王昌龄等文坛巨擘,也被天水的山水之美、文化之深所折服,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让人不得不惊叹:
  天水的每一滴水,
  蜜蜂都会采出蜜!
  2014年盛夏的一天,在麦积山下静坐的我,突然看到:
  大佛打了一个精彩的喷嚏,
  从鼻孔里喷出,两只白鸽!
  麦积山大佛,打个喷嚏,喷出的都是会飞的诗啊!
  麦积山133窟的小沙弥,嘴角会心的微笑,浅似水纹,深似潭水,您只要瞧一眼,魂会醉在其中,一生别想走出来……
  为什么他的微笑那么富有魅力?因为他面对的是神奇的天水。


  (《天水古今诗词选》侯金保、郭永锋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