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日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渭河行”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报道

守护渭河兴百业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不尽渭水情悠悠,东出潼关九曲流。”从古至今,渭河一直以动人的华彩乐章,演绎出光照千秋的灿烂历史。历经变迁生息,如今卸去历史盛装、走向新时代的渭河,依然主宰着秦东大地的经济命脉,是沿岸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居于渭河下游的陕西省渭南市,因为渭河的哺育而丰腴富庶。
  11月26日,“渭河行”全媒体采访团来到渭南市渭河综合治理城区段渭河左岸河滩李控导工程处,只见河道宽敞,两岸整洁,水面干净,远处草丛中不时有候鸟飞出,在水面上一掠而过,留下一条条曲线,形成一幅水天一色的美丽画卷。
  “这里全长5公里,2011年通过修建主槽燕翅坝垛、护岸以及防洪大堤三个层次,做到了渭河安澜。同时利用护岸平台修建了生态公园1处,供游人休闲,全面完成了治理任务。”渭南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杨静介绍道。
  在20世纪90年代时,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渭河渭南段行洪不畅,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守护渭河安澜成为沿岸百姓的共同心声。
  重振渭河生态,还渭河一江青碧。从2011年开始,一场持久的保卫渭河会战正式打响,治渭大幕顺势拉开。渭南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动,全市上下积极响应,水利部门全力以赴,驻地干部主动请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投入渭河治理,清障疏浚,筑坝修路,植树绿化,再造大美渭河。
  “本次渭南市渭河综合治理项目西起渭南与临潼交界,东至潼关入黄口,涉及高新、经开、临渭、华州、华阴、大荔、潼关七个县(市区)。”渭南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副主任刘晓红说。
  2015年7月,渭南市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堤顶建设项目。共加高加宽渭河堤防168公里、南山直流堤防53公里,铺筑堤顶道路168公里,绿化堤顶158公里,建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桥9座、防倒灌工程3处,“二华”蓄滞洪区蓄水运行,完成滩区清障191平方公里,退耕还河还湿地2万亩,建成生态公园4处。
  刘晓红说,经过对渭河的综合治理,渭南段渭河及南山支流防洪体系基本形成,设防标准大幅提升,消除了渭河沿岸及“二华”夹槽区群众的洪水困扰。渭河两岸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集生态、景观、休闲和旅游为一体的新渭河基本形成,为推动渭南中心城市跨河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治理完成后,渭河已打造成了渭南最大的生态公园、最美的景观长廊、最长的滨河大道,渭河沿岸实现了“城水相宜、文水相生、农旅相宜、产城一体”的产业格局。
  历史上的渭河“一泓清波,鸟欢鱼跃”。有过秦穆公输粟济晋救灾的“泛舟之役”,有过诗仙李白的“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经过不断治理建设,一条安澜、绿色的新渭河呈现在世人面前,渭河再现了碧溪荡漾、大美逶迤的秀水风光。‘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已成为渭南的一张靓丽名片。”刘晓红说。
  “渭河岸边生态建设得好,生活在这里,我幸福、我骄傲。”市民的肺腑之言,是给予渭南渭河治理工程的最高肯定。
  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完成,不仅为黄河下游减洪、减压起了一个推动作用,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渭河北岸崛起的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区五大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漫步园区内,优美的渭河景致与现代化产业园区交相辉映,太阳能发电、生猪屠宰加工等项目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以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制造业、精细化工业、新材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六大产业园区,展现出渭南市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走进中垦华山牧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加速运转,工人们正抓紧生产赶制订单。
  “生产线采用国际领先的全自动化设计,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全部可通过中控室电脑操作完成。2023年,公司实现年产值3.95亿元。”公司生产主管董剑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乳品企业,只有拥有优质的原奶才能为生产出高品质的乳制品提供保障。2015年企业之所以选择在渭南高新区落户,正是看重了这里便利的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势。
  以水生态治理为链,引领生态美,推动产业兴、村民富,绘就一幅“水清岸绿百业兴”的画卷,这已成为渭南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晨曦微露,湭河水面薄雾萦绕,宛如仙女戴着羞涩的面纱;轻波抚岸,虫鸣鸟语,汇成一首悦耳的晨曲。沿着渭河河岸晨练的市民身影跃动在河面上,一河碧水倒映出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更是优美生态带给人民的幸福和欢乐。
  中垦华山牧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孙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