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日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市农科所3个新品种实现成功转化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吴银霞 赵军霞】12月3日,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天水旺泽泉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品种转让协议,该所自主选育的马铃薯品种天薯16号、天薯17号及冬油菜品种天油7号的生产经营权成功转让,有力助推农业科技成果走向田间地头。
  天薯16号是淀粉加工用的晚熟品种,适宜于在干旱半干旱、高寒阴湿及二阴山区的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南部、青海东部春季种植。“薯块卵圆形,薯皮光滑,薯肉淡黄色,商品薯率达71.2%。”市农科所薯类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汰介绍,天薯16号生育期119天,在2017年至2018年国家中晚熟西北组区域试验中,折合亩产2062.5公斤,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平均增产22.4%。
  鲜食用马铃薯品种天薯17号,具有抗晚疫病、抗花叶病毒病等特性,适宜于天水周边马铃薯产区春季种植。“该品种商品薯率达88.1%。在2017年至2018年甘肃省马铃薯多点联合试验中,折合亩产1743.1公斤,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平均增产23.7%。”吕汰说。
  此外,据介绍,本次转让的天油7号是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单株产量6.4克,含油率达41.91%。“在2004年至2007年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38.4公斤,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1.16%。2005年至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0.2公斤,较对照增产7.7%。适宜在甘肃东部和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市农科所油料研究中心研究员裴国平说。
  据了解,新品种转化落地后,双方将在这些品种的良种繁育技术、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及示范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确保产得出、卖得好,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近年来,市农科所持续加大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力度,选育出了一批优秀农作物新品种,并积极促进品种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提质增效潜能,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以来,市农科所共育成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3个,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品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