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日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水篇章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2日    来源:天水日报
  (上接第一版)
  围绕提质效、聚集群、创品牌、拓市场,天水努力做强四大主导产业。以提质效为例,天水市深入推进果品产业迭代升级、蔬菜产业提质增品、畜牧产业扩量增效、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提升“四大工程”。截至目前,全市果品、蔬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和畜禽饲养总量分别达到230万亩、113万亩、26.5万亩、1450万头只,产值分别达到122亿元、105亿元、17亿元、120亿元。
  以重塑工业优势为抓手,天水聚焦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天水也在着力重塑工业优势,实施“强工业”行动。
  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天水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电工电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工业产业集群。
  目前,天水的工业门类涵盖29个大类,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个,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平台71家,数控机床、圆锥滚子轴承、石油钻机电控系统等在全国形成了比较优势,华天电子集成电路封测规模位居世界第六、全国第三。
  “以重塑工业优势为抓手,天水聚焦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161.73亿元提高到2024年底的206.81亿元。”冯文戈说。
  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天水组织开展重点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近两年,天水市实施华天集成电路高可靠性封测等“三化”改造项目62个,累计完成投资129.1亿元。
  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天水引进建成了杰瑞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华贸复合陶瓷材料深加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华天科技汽车电子产品生产线、中科福德20万台空气源热泵等项目相继开工,天光半导体高可靠分立器件塑封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
  在布局未来产业方面,天水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服务+制造+应用”全链条数字经济产业。遂弘科技弘信电子人工智能算力协同产业化平台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仅用了6个月时间,2024年完成产值23亿元,以“龙创智谷·信创产业园”为品牌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天水组建成立甘肃省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创新联合体、甘肃省高档数控机床创新联合体、数字能源与数字控制技术研究院。
  2024年,天水市实施国省列科技项目89项,西电合金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天科技等3家企业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宝(鸡)汉(中)天(水)工业母机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目前,天水的工业为全市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提供了近6万人的就业岗位。
  推进以“伏羲文化、石窟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天水着力做好“保护利用、传承创新、融合发展”三篇文章。
  天水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天水市现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存180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项、旅游景点228处。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他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麦积山石窟,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栈道仔细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画,同保护修复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习近平说,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通过统筹做好“保护利用、传承创新、融合发展”三篇文章,天水市着力推进以“伏羲文化、石窟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出台《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天水积极推进伏羲庙、卦台山、麦积山石窟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大地湾遗址、马家塬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圪垯川遗址入选2021年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为加快推进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天水积极推进伏羲始祖文化大景区、武山摩崖石窟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以伏羲始祖文化为代表的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深入挖掘和阐释伏羲文化,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天水抢抓“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的机遇,做好服务保障,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突破60亿元,文旅企业营收增长49.2%。
  通过持续打响“千山万水·就爱天水”文旅品牌,天水推动文旅要素全域化提升、业态全链条拓展、服务全方位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