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亲戚
天水日报
作者:李雅春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8日 来源:天水日报
□ 李雅春
清水,于我是故乡一般的存在。原因有二:一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父母曾在清水工作多年,我的大姐大哥都是在清水出生,儿时我也曾在清水短暂居住;二是我在清水有几位重要的亲戚。
我四五岁时,曾两次随母亲去清水暂住。因为大哥要做手术,只有从北京来的徐大夫能主刀,我们就住在清水疗养院陪他。那时正值春天,我们住在一楼,房间里总飘着淡淡的花香。母亲告诉我,那是后山上的丁香花开了。走出门去,果然看见后山上开满了丁香花,紫中带粉,朝阳下,云蔚霞起,甚为好看。
那时候,母亲照顾大哥时,从外地来疗养的哥哥或者姐姐总是带我去后山上玩。有位王姐,手很巧,她总是编一个丁香和雏菊的花环戴在我头上,每天回到病房的我总是带着一身香。离开疗养院时,王姐特意送我一个新编的花环,说希望以后还能见到我。遗憾的是,当时我太小了,竟连王姐是哪里人在哪里工作叫什么名字都没有问过,五十年过去了,不知王姐还是否记得我这个当年的小不点。
父亲是陕西人,母亲是酒泉人,在清水本没有亲人,但是,我们一家人却始终与清水有缘,父母认了清水亲戚,我也同样认了几位亲戚。
第一个亲戚是永清镇的梅,她带过二哥的女儿。介绍梅来二哥家的人就是父母认的亲戚家的儿子成哥。成哥的母亲当年带过我的大姐和大哥,当时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父母总说,清水人厚道善良,所以侄女出生后,父母主张从清水请家政。梅带了侄女两年多,尽心尽力地呵护侄女,小时候的侄女被梅喂得白白胖胖的,穿得也总是干干净净的,特别招人喜欢。后来梅有了招工机会便去了天津。记得第一年梅回家,下火车直奔二嫂的单位,在厂幼儿园一见到侄女抱着就哭,吓了老师一跳,经二嫂解释后,老师说,这份真情真难得。梅就是这样一个真诚朴实而善良的女孩,就如同丁香一般,漫山遍野都开放着,不浓烈也不艳丽,但散发出的幽香总让人难忘。
第二个亲戚是白沙镇的慧。慧也是成哥介绍来我家的,当时婆婆中风,右半边的腿和手不灵便,虽然没有卧床,也能自主吃饭上厕所,但身边不能离人。当时陪伴婆婆多年的女孩回老家去结婚,我们便想着再找一个家政,就这样,慧来到了我家。刚刚毕业的她,一脸稚气却热情洋溢,勤快好学。因为一直读书,基本上没做过家务,做饭更不在行。
但慧很有悟性,在婆婆的指导下,很快就擀得一手好面,也学会了包饺子、炒菜。慧的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而自信的微笑,对美好生活更是充满热望。她每天将自己的头发梳理整齐后,便会给家里的小狗瓦丽辫个小辫子,再夹上鲜艳的小发卡。慧刚来我家时,看到一书架的书就很高兴,闲时便会看看书写写字。一年之后,在同学的鼓动下,慧也想去大城市打工,从内心讲很舍不得慧离开,但青春年少的女孩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我们支持了慧的选择。那天送慧回白沙,慧的妈妈给我们包了核桃扁食,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扁食,现在想起来都满嘴生津。慧知道我喜欢花,我们返程时,她摘了好多丁香花放在车上,一路走过,一路芬芳。
第三个亲戚是山门镇的张妈妈。2013年因为工作原因,我和爱人认了山门镇高桥村的四户亲戚,张妈妈是其中一户,与年近四十却没有成家的小儿子相依为命。
张妈妈一看就是个麻利能干的老太太,家里收拾得整齐干净,灶台上的调料瓶子、咸菜罐罐,甚至浆水缸都擦得锃亮,院子里鲜花盛开,劈好的柴总是整整齐齐地码在墙根。有一次得知张妈妈病过一场上厕所蹲不住时,我和爱人便买了坐便椅送过去,张妈妈拉着我的手,泪眼婆娑地说:“我只有四个儿子,没女儿,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既然是女儿,我便去得更勤一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和爱人每个月都去高桥村,给张妈妈,除了和其他几家一样的生活用品和米面油之外,我还给老人买了帽子、衣服、床单、被套等,老人每次见我都让我上炕陪她说说话。
2022年底,我调离了原单位,爱人的互助对象也调整了。过年时我打电话给张妈妈,老人说:“你恐怕再不来看我了!”我承诺春暖花开时一定会去。这两年,我总是在丁香花开的时候去看张妈妈。去年“五一”去时,老人一见我就拉着我的手哽咽着说:“你说花开的时候就来了,山上的龙柏花都快开败了,我给儿子说你怕不来了,没想到你今天真的来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十多年的走动,让我们彼此牵挂。说起来,与清水的缘分真的很深,从父辈开始,我们就认了不少清水亲戚,除了前面三位,还有与爱人同病室的草川铺镇的李叔,与儿子“手拉手结对助学”十年的红堡镇女孩,与爱人新结对的关爱对象小杜……这些年,我们时不时就会去清水走亲戚。
清水确实并不遥远,如同东北风吹过,我在天水,也能嗅到来自清水十万亩丁香花的香味一样,这些清水亲戚总在我的心里,想起来都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