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日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天水雕漆——

大美不言 尽在艺中

□ 刘小雷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来源:天水日报



  天水的雕漆拥有两千多年历史,其采用的雕刻填彩技法在全国漆艺中独一无二。天水雕漆继承了古代雕漆工艺的传统,又从雕塑和绘画中吸取了不同特色,从而演变出富有自身色彩的工艺技法。2008年,天水雕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漆工艺是中国一门最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自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朱漆木碗开始,至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漆器,就是用加工处理过的天然漆,髹涂在不同材质的胎体上做成的器物。
  天水自古就盛行漆器,独特的雕漆技艺流传至今。雕漆,因工序是雕,主要原料是漆,故名为“雕漆”。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
  温润的气候,给了天水漆树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诗经·秦风》“阪有漆,隰有栗”,为秦地产漆最早记载。诗圣杜甫客居秦州时有“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漆稠”之句,足可见天水的产漆盛况早在千年前就已名动神州。
  天水盛产漆,这和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漆树分布广泛,大体在北纬25°—42°,东经95°—125°之间的山区。其中,秦巴山地和云贵高原为漆树分布集中的地区。这个秦巴山区当中的“秦”,指的就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
  秦岭西起甘肃南部,而天水,正好处在秦岭山脉的西麓。自然,有着丰富的漆树林业资源。
  漆树喜光,生长在密林之中。采漆工在太阳初升前的5个小时内上山,在树干上,用专门的刀具,割下一个“V”字型的切口,然后将塑料片卡在切口处,静待乳白色的生漆从切口中流出来。当然,在古时,人们是用贝壳来收集的。这个“V”字型的切口,熟练的采漆工只要四刀就可以成型,再补刀,漆树就不会再流漆出来。采漆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俗话说“百里千刀一斤漆”,说的就是,采漆工要行走上百里路,砍下上千刀,才能收获一斤生漆。
  这种直接从漆树中获取的原料,叫作“生漆”,也叫“大漆”。而天水,正盛产此种大漆,且品质优良。
  在天水草木蔓发的动人风景里,种树人、割漆人、雕漆艺人各自寻得天命,各自诠释生活的意义。

  业内人士用四个字形容天水雕漆,那便是“繁工珍材”。所谓“繁工”指工艺复杂,工序繁多。每件雕漆产品要经木工、漆工、配石、石刻、镶嵌、粘贴、描金等上百道工序,费时少则三四个月,多则需要一年;所谓“珍材”,指全线产品采用珍贵的纯天然材料。以桃红松、椴木等作胎,以当地小陇山的天然漆为原料,以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萧山红石、山东绿冻石、北京黄石、太湖蚌皮和珊瑚玛瑙、珍珠、玉石、贝壳等为装饰材料。并经常要用镶金、贴银等装饰方法,可谓极尽“奢华”,亦“贵”不可言。
  天水雕漆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特的骨石镶嵌工艺,即把珠宝玉石材料同木器、漆器、金属器物相结合,附着于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
  这种界线,当你触摸这些雕漆成品的时候,指尖是可以感受到镶嵌在漆器内这些珍宝的质感。既细腻,又粗犷。这就是天水雕漆最为独特的地方。
  骨石镶嵌,是雕漆身价倍增的重要因素。古时候,人们多采用贝壳,或者常见的珠玉、造型颜色独特的石头等。随着社会的发展,镶嵌工艺也越来越发达,人们开始不再局限于寻常的骨石,而是开始将金饰、玉器、丝帛等名贵的珠宝镶嵌于漆器内,各类珍宝与雕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得名“百宝嵌”。
  “百宝嵌”先要绘制在漆器上形成花纹样式,再确定不同的样式采用何种珠玉,或是根据已有的珠宝设计纹饰,然后将这些图案再一一描绘在珠宝之上。确定了纹饰,接下来就是要将姿态各异的图案,从原材料中抠取出来。
  现如今,天水雕漆大多采用的都是淡水贝壳,将贝壳雕刻而成的纹饰与漆器结合,一层层髹涂,一层层打磨。只不过,它不像其他地区的“百宝嵌”一样,而是形成一个完全平整的表面。天水雕漆的玄机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区别了珍宝与漆器的界线。

  1956年,天水皇城山脚下曾挖出七座古墓,其中一座墓中有镶嵌绿松石的铜棺饰、饕餮纹兽面辅手、红地黑面漆棺残片等,根据棺饰和随葬品特征分析,该墓应为春秋战国时期墓葬,这也为天水雕漆的起源提供了最早的例证。而后在秦州区、甘谷县、麦积区放马滩的秦汉墓中又出土了大量的漆器,充分说明这一时期天水髹漆业已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确为全国漆艺聚集点之一。隋唐漆器,天水各地仍有出土。
  如今的天水雕漆艺人继承了古代雕漆工艺的传统,又从雕塑、绘画中吸取了营养,经过细心切磋,推陈出新,富有自己的特点。其漆面乌黑、光亮、均匀,漆底平整、坚实,不怕酸碱腐蚀,不怕烧不怕烫,造型古朴、大方、雅致,表现出西北浑厚的风格。
  漆器,是饱含时光之美的器物。天水雕漆之美在于坚牢于质,光彩于文,经过无数艺人的不断探索,大自然中的万物皆是创作对象,无物不可“脱胎换骨”。天水雕漆技艺,通过与自然美学的融合,正在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