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日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竹节纹铜炉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来源:天水日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焚香、品香的传统。一只铜炉,不仅是祭祀祈福的供器,也是文人墨客读书时的案头清玩。被称为“明代文房珍玩之首”的宣德炉,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追捧。有人爱它千变万化的皮色,有人痴迷于它典雅多变的器型。它以黄铜铸成,又得名于年号,是铜炉史上一颗当之无愧的明珠。
  张家川县博物馆馆藏的这件竹节纹铜炉,高14厘米,长31.5厘米,重4.81千克。竹节形立耳顺势从口沿延伸到腹部,扁鼓腹,平底,三乳足,底部楷书题款“大明宣德年制”,整体造型美观大方。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登基三年的朱瞻基治国有方,“仁宣之治”的盛世令百姓安居乐业,万国来朝。恰逢暹罗国(泰国古称)进贡来一批珍贵铜料“风磨铜”,这触发了宣德皇帝改善郊坛、太庙及祭祀陈设的想法,决定打造几件上等香炉,用于祝祷与供奉。于是吩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官员吴邦佐用进贡的这些“风磨铜”,参照历代名器的款式,造一批上等铜炉。
  据记载,宣德炉总共造出3365个大小不同、形制不同的鼎彝。项子京在《宣炉博论》中提到:“凡铜经炼五六次则俱珠光宝色,有若良金矣。”也就是说,铜料能精炼到五六次色泽会很好,能出现金子一样的珠光宝色。铸造宣德炉的铜料要精炼十二次,每斤得其精者才四两,铜不够,就往里面加金、银等几十种珍贵的金属。
  由于宣德炉铜料质地非常纯粹,触感光滑细腻,且炼制时加入了贵重金属,在火的作用下,铜表面出现了朱砂斑、茄皮紫、甘蔗红、栗壳色、秋梨白、蟹壳青、熟梨、藏经、秋葵、茶叶末等六十余种前所未有的神奇色泽。仿佛是将大自然的色彩和火的精神一起被熔铸进了铜炉的灵魂深处,每一只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
  宣德炉以其选料精到,制作精良,器型考究,皮色绝妙等优点名噪至今。         (文宣)
■ 竹节纹铜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