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签约24亿元 夏粮增产2% 农民增收6.8%
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赵军霞 张彬霞】今年以来,天水市农业农村局深学笃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签约额达24亿元,到位资金19.46亿元,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总投资1亿元的武山县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一期主体建成,预计10月投产,将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夏粮产量预计增长2.07%,农民收入稳步提升,“三农”根基持续夯实,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加速绘就。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9次,洽谈对接项目35个,新增签约入统项目29个,签约额达24亿元,到位资金11.26亿元,累计续建、在建及新签约项目到位资金19.46亿元,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总投资1亿元的武山县生猪屠宰及肉类精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作为2024年10月开工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目前一期生猪屠宰车间主体已建成,后续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目前正在安装屠宰设备及环保设备,待宰圈也在加紧建设中,计划10月底投产运营。”武山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管全祥介绍,该项目投产后,通过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能有效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肉制品需求,也将有效带动周边县区乃至全市的生猪养殖、运输、冷链物流、直营门店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预估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以上,还能创造200余个稳定就业岗位,为当地群众增收和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粮食生产稳中有进。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在“三夏”生产关键期,全市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精准施策,全力保障“三夏”生产顺利进行。目前,全市收获冬小麦189.59万亩、冬油菜68.51万亩,预计夏粮产量49.25万吨,增长2.07%。
各方力量积极投身助农一线。“我们积极响应‘三夏’助农号召,强化运油保障,高峰期调配油罐车开展送油下乡服务,打通油品供应最后一公里,切实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助力‘三夏’生产顺利进行。”中石油甘谷加油站经理王婷说。
农机技术服务跟进到位。市农机推广站副站长李会强介绍:“目前,我市已累计出动农机安全宣传人员558人次,发放各类安全宣传材料27780份,检查各类农业机械11991台次。自‘三夏’生产以来,市、县农机部门还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小麦生产一线,对小麦收割生产进行减损测试,确保减少损失、增加产量。”
上半年,我市蔬菜瓜果产业持续向好,呈现种植规模稳中有增、品类丰富多样、产销衔接顺畅的良好态势。目前,夏季应季蔬菜瓜果正陆续批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为市民餐桌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现在摘的是露天种植的架豆,大棚的比较少。今年长势跟往年一样好,露天的已经摘了两茬,品质好的能卖到近5元一斤,我这6分地产3000多斤,能卖8000多元呢。”武山县洛门镇郭台村种植户黎瑞珍高兴地算起了收成账。
秦安县刘坪镇邓坪村的果品种植同样收获颇丰。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邓卫军介绍:“我们村桃树种植面积有2800多亩,品种丰富,有蓬莱、春艳、麦香等。现在成熟的是仓方早生,后面还有品质更好的北京7号、北京9号。今年销售情况不错,尤其是线上销量占比很大。”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多项指标取得亮眼成绩。在产业发展方面,全市建成蔬菜标准园20个,面积达5.3万亩,完成蔬菜播种面积80万亩,产量138万吨;同步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改造提升老果园4.9万亩,建成果园防灾减灾设施7164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壮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5亿元,村均收入4.62万元。
经济数据同样向好,一季度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8.26亿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4元,增长6.8%。上半年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市全年经济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