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科学桥梁 点亮科学梦想
我市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覆盖370所学校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王琴 实习生马千惠】近年来,天水市科协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系统谋划科普进校园活动,深度对接在校学生科学素质发展新要求,分节点、分学段、分批次深入全市多所学校,让学子们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激发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校园科普常态化、长效化注入持久动能。
走好“资源整合”步,厚植智慧沃土。通过整合优质科普资源、统筹打造科普阵地、精准对接科普需求,构建起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高效机制,确保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配备科普大篷车9辆,车载科普展品、VR体验设备、科普展板、四足机器人、机甲大师等资源一应俱全,涵盖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20多个领域,兼具互动性与趣味性。2025年,不仅新配备了舞蹈机器人、机器狗等30余套科普资源,还邀请省市专家开展专题培训,着力增强科普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进一步为校园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踩准“时代主题”点,淬炼品德根脉。紧扣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点,精心策划系列特色科普活动,组织师生深入了解科技发展历程、聆听科学家故事、感受科学家精神,在精神共鸣中厚植科技报国的赤子情怀。这种扎根教育一线的科普实践,不仅让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萌芽,更引导他们在知行合一的体验中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品德教育在科普创新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创新“活动形式”招,涵养探索精神。不断探索校园科普新路径,以突出互动性、趣味性与实效性为导向,通过融合展板展示、互动展品、趣味实验、科学小课堂等多元形式,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如秦州区中梁中学的主题展板,麦积区市二中的干冰云雾的梦幻、空气火箭的动感、人体电流穿过等趣味实验,武山县学校的3D展板与VR体验,张家川县学校的机器人展演及科学小课堂等,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增长科学知识,体验科技乐趣、感受科技魅力。通过“看、听、做”三位一体的科普形式,达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青少年科学兴趣的良好成效。
做深“互动体验”篇,锻造实践本领。着力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感与亲身体验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科学。秦安县第二小学的“飞跃铁环”“镜子组合”等展品,帮助学生动手学习科学原理;天水市解一小学的干冰魔法秀、空气火箭炮和手掌着火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魅力,还有“天线宝宝”人偶互动增添趣味;天水市经开区幼儿园的智能机器狗和机器人表演“科技disco”,成为全场焦点。这些互动式科普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学氛围。
近三年来,通过市县协同努力,汇聚多方资源持续推进,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已覆盖全市370余所学校,其中农村学校193所,惠及师生41.8万余人次,科普大篷车行驶里程突破15.6万公里,推动科普教育资源与校园需求精准对接,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