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日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筑牢生态屏障 激活绿色动能

林长制绘就天水“绿富同兴”新画卷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李欣桐】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天水市始终将其作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关键抓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续完善林长制工作体系,构建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管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为林草资源保护与发展筑牢了制度根基。
  突出“机制”,压实压紧林长责任。坚持组织领导与完善机制齐抓,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的“双林长”责任制,完善市、县区、乡镇、村组林长包抓体系,全方位提升林长制网格化管理效能。按照省林草局部署要求,坚持高效能推进,全面运行甘肃省智慧林长平台管理系统,真正将各级林长和护林员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7860名、生态护林员1.3万多人,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林长制工作格局,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绿有人护。率先推行林长制目标任务、森林资源、重点问题清单和提醒函、督办函“三单两函”运行机制,推进林长制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突出“责任”,重点任务全面落实。坚持将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市、县区总林长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实地开展巡林督导,各级林长和护林员齐抓共管,各部门协调联动,全面推动林草重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围绕“四区三廊一带多点”生态建设布局,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完成国土绿化31.88万亩,义务植树855万株、四旁植树5.4万株,建成大规模义务植树基地7处,森林覆盖率达33.86%,草原植被盖度达84.75%。
  突出“效益”,促进生态产业提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依托林业重点项目,做足做好“五绿文章”,较好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坚决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29.8万亩生态林、10.95万吨碳汇减排量完成首期交易,净收益470.4万元,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着力培育壮大林草产业,依托退耕还林还草、造林绿化务工、生态公益性岗位、苗木花卉提质增效、发展林下经济“五条路径”促进林农增收,累计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3.69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百姓得实惠”的“多赢”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