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绷汛期“安全弦”打好防汛“主动仗”
天水日报
作者:垂钓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来源:天水日报
天水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曹润彬 马静】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市水务部门闻“汛”而动、以“迅”应“汛”,通过健全机制、人员24小时值守、智能监测、隐患排查等举措,压紧压实防汛工作责任,织密防汛减灾安全网,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位于秦州区关子镇孙家坡村的小裕淤地坝,记者了解到,进入夏季汛期以来,村干部每天都会沿着坝体巡查,查看溢洪道、排水孔是否畅通,水位是否正常。该淤地坝于2023年4月竣工,总库容12.53万立方米,建成后在防治水土流失、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以坝代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汛期,该淤地坝一直保持空库运行,提前腾出库容,确保遇到险情时,淤地坝“装得下、排得出”,有效保护下游村庄安全。
“当前正处在防汛关键期,我们每天都组织人员巡查淤地坝,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淤地坝正常运转。同时,我们村干部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制度,将防汛工作责任包户到人。淤地坝建成以后,确实对我们的防汛减灾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它库容也比较大,在非汛期水库里的水还能满足一部分村民的灌溉需求。”秦州区关子镇孙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米晓霞说。
除了安排人员巡查值守,智能化的监测设备也为安全度汛加上了“双保险”。在全市范围内的水库、淤地坝、重点河段等区域,监测设备会实时记录水位、雨量等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水务部门监测预警平台。入汛以来,我市水务部门对1个市级、7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3924个自动监测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维护,目前各类监测设备运行正常,确保水务部门能够24小时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并及时作出研判、预警、处置。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目前市、县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24小时开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全市范围内的降雨过程,并通过无线预警广播,精准向危险区发送预警信息,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我们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对涉河沟道、涉河在建工程进行不间断隐患排查,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确保全部整改到位。”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治中心副主任马院峰说。
暑假期间,防溺水与防汛同样紧迫。为了防止人员溺水,全市水库、河道旁多了不少“红马甲”。“水库的水很深,不要带孩子在这里玩。”在秦州区汪川镇闫集水库,村干部在巡查水库的同时,还对前来游玩的群众进行劝离,监测设备监测到人员靠近水库也会进行语音提醒。
秦州区汪川镇闫集村党支部书记闫利恒说:“进入主汛期以来,我们村委紧绷‘安全弦’,落实责任到岗到人,每天安排村干部排查隐患、疏通沟渠,确保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针对暑假期间水库游玩人员增多的情况,我们增派人员巡逻,一旦发现有群众前来游泳、垂钓、游玩,会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劝离,并为他们普及宣传防溺水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