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日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市农科所

“选”好油菜种 夯实产业“芯”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吴银霞
  盛夏的天水,骄阳似火。在闷热的实验室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在对今年收获的油菜种子分门别类进行外观和品质等各项数据的分析记录。
  “主要记录冬油菜样本的角果长度、角粒数、千粒重等,同时通过运用近红外仪设备,分析油菜籽的含油量、脂肪酸组成等关键指标。”市农科所油料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裴国平告诉记者,他们记录的每一个数据都关乎着品种的优劣,不敢有丝毫懈怠。
  市农科所油料研究中心是我省冬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科研力量,现有科研人员11名。经过多年的冬油菜品种培育,该中心成功申请到甘肃省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秦州试验站、甘肃省农作物品种(油菜)展示评价基地、天水市冬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科研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力的支持。
  “今年初,我们成功申请到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天水高海拔山区春油菜东移增效技术研究’项目,征集到21个春油菜品种,在全市布置6个试验基地,进行密度、播期、肥料、适应性等试验研究,并对海拔、光热资源、温湿条件等关键生态因素进行系统评估。”裴国平说,目前,试验进入收获考种阶段,预估产量显著高于当地对照品种。这一表现不仅验证了“东移增效”技术在高海拔湿润区域的适配性,更为张家川县冷凉高海拔山区及武山、甘谷等渭河南岸高海拔湿润区域的春油菜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实践依据。
  此外,该中心通过多方争取,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甘肃省重大专项子课题、省农业农村厅种业攻关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天水及周边市县的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在产业应用上,天油系列品种在陇东南尤其是天水市的油菜种植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23年,我市冬油菜种植面积约67.9万亩,白菜型油菜品种占种植面积的75.86%,甘蓝型品种占总种植面积的24.14%。去年8月,甘肃省种子总站发布了《2024年甘肃省秋播冬小麦冬油菜品种布局指导意见》,明确了全省冬油菜主推品种。其中,天油1358号、天油14号、天油15号等8个冬油菜品种均为市农科所选育。我市95%的白菜型冬油菜和80%的甘蓝型冬油菜均为天油系列品种,这充分体现了该中心选育品种的市场认可度和产业影响力。
  优良品种是农业“芯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市农科所油料研究中心持续加强科研创新,选育出适应当地、高产优质的冬油菜品种,为天水乃至甘肃油菜产业筑墙夯基。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审定(登记)19个天油系列冬油菜新品种。其中,高含油品种8个,三系杂交种4个,白菜型品种13个,甘蓝型品种6个,所有品种均具备强抗寒特性,这一特性使得它们能够在天水及周边地区的寒冷气候条件下良好生长,为安全越冬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挖掘油菜、花生扩种潜力”。裴国平表示:“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耕科研一线,攻关育种难题,加快选育、推广一批丰产性好、含油量高的油菜新品种,持续夯实产业‘芯片’,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无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