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花牛苹果 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访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东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1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见习记者 邓妍
“天水的花牛苹果在一代消费者的记忆中尤为鲜明,但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让人们熟知的老品牌长出‘新枝芽’。”近日,在天水参加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工作总结暨考评工作会议的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张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为天水花牛苹果的转型升级指出新的方向。
张东肯定了花牛苹果的独特价值。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又大又红’,正是天水花牛苹果标志性五棱突出的直观呈现。作为免套袋栽培品种,它在天水独特气候下形成了不可替代的风味。”但张东同时也指出了天水花牛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花牛苹果绵软口感受老年群体偏爱,却难获青睐脆甜风味的年轻消费者认可;近年霜冻、高温等自然灾害风险加剧以及栽培地区果农平均年龄攀升带来的生产主体老龄化等问题。“这些恰恰说明花牛苹果需要一场‘老树新芽’式的变革。”张东说。
“老品种也能焕发新活力,关键靠全产业链的科技赋能。”针对产业瓶颈,张东提出了三点意见和建议。一是让品种变品牌,突破单一品类局限。“花牛不应只是‘五棱突出’的苹果,而要成为代表天水果业的高价值品牌。”张东说,天水属于黄土高原的优生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也面临着一些资源约束,比如天水近80%的果园缺乏足够的灌溉条件。如果只做单一的花牛品种,就会限制花牛品牌的建设与发展。所以,在保留其优势品种特点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品种改良,融合各年龄层消费需求,打造更受人们欢迎的花牛苹果,让品牌成为品质保障的代名词。二是激活老品种新活力,全产业链注入新技术。张东以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为例,说明如何通过科技唤醒传统产区,因地制宜对老果园实行不同的改造:对基础完善的老果园提质改造,对退化严重的果园重建;从品种搭配错开花期避霜冻,到水肥调控延缓果肉发绵;从智能分级实现优质优价,到冰温贮藏延长鲜果供应期,让每一颗果实在种植、储藏、销售环节都释放最大价值。三是赋予老品牌新内涵,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张东认为,要通过科技创新重塑花牛苹果产业内核。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育种技术、数字农业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从单一农产品向高附加值产业体系的跃升,让老品牌拥有新内涵。
此外,针对气象灾害对苹果种植造成的影响,张东表示,防灾应从“被动抗”到“主动避”转变,应该通过科学选址规划、早晚花品种混栽、灾后叶面修复技术等一系列举措构建更加完善的灾害防控体系,第一时间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减少灾害带来的次生危害。
“专家驻点培训新农人,简化技术让果农一看就会;企业对接深加工,将果汁拓展到果脆片等多元产品,最终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机制,让品牌溢价转化为果农实实在在的收入。”张东说,“天水花牛苹果应该以品牌重塑凝聚产业灵魂,以技术渗透激活传统基因,以机制创新保障果农收益。当天水万亩果园沿着科技赋能的主线稳步转型,花牛苹果这个承载着总书记殷切嘱托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