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双收”增效益 特色产业添引擎
秦州区农业现代化跑出“加速度”
天水日报
作者:拆建 精气神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1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通讯员罗祺扬】今年以来,秦州区以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壮大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推动“三农”工作提质增效。上半年,秦州区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32.75元,增速6.2%,位列全市第一;一产增加值6.32亿元,增速5.8%,位列全市第三;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秦州区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双轮驱动,深入实施粮食产能与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在汪川、大门等镇打造万亩以上粮食示范片带6个、千亩以上示范点50个,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带动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万亩以上。1.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圆满完成,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一田双收”目标,耕地效益显著提升。目前,32.66万亩小麦、18.4万亩冬油菜已颗粒归仓。
“我们种了510多亩菜籽,全程机播机收,2台收割机三四天就完成收割,亩产保持在300多斤,和去年基本持平。”秦州区丰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兵全说。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秦州区聚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花卉、果蔬等特色产业。成功实施蔬菜良种扩繁项目1400亩,稳步推进玉泉镇李官湾村设施农业、太京镇花卉产业基地等项目,建成高标准玻璃温室5047平方米、花卉大棚10500平方米。
盛夏时节,大门镇田于村鲜切玫瑰产业园花香四溢。占地20亩的园区内,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摘的玫瑰花剪枝打包。“经过近两年发展,产业园已实现11个品种的90000余枝玫瑰全面开花,今年已完成两茬采摘。”村党支部书记王文辉介绍道。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秦州区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为目标,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上半年高质量打造20个和美乡村,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0个,在16个镇开展镇区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及村庄清洁行动。
牡丹镇在“十乱”整治中清理垃圾130余吨,投放垃圾桶186个、垃圾亭10个,镇容村貌显著提升。“我们将常态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天蓝山清水绿的魅力牡丹。”镇党委书记贺小东说。在皂郊、太京等14个镇,新修硬化产业路17条30余公里,配套边沟渠0.9公里。“巷道全硬化,电表都上墙,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环境大变样。”天水镇孙陈村村民孙青春感慨道。
杨家寺镇人大主席杨道东表示,将持续解决道路硬化、雨污分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实“拆、建、管、治+产业”五篇文章,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让美丽乡村更有“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