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日报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点对点输送 家门口就业 品牌化培育

我市全力推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裴婷婷 张雷】今年以来,天水市劳务系统围绕城乡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主线,大力实施“三个一批”输转方式——狠抓对外输转一批、就近吸纳一批、公岗兜底一批,全力推进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春风行动”架起岗位“连心桥”。抢抓春节前后城乡劳动力求职高峰期和企业开工复产关键期,举办2025年 “春风行动”招聘会暨秦州区外出务工人员欢送仪式,集中欢送500余名务工人员赴浙江杭州、宁波等地务工就业。采用“大型招聘+乡镇巡回+直播带岗”的线下“面对面”和线上“屏对屏”招聘方式,举办招聘会259场次,提供岗位21.2万个。全面摸排春节后群众返岗需求,做好组织化输出、“点对点”输送,共组织专列(厢)31次、专车194辆,“一站式”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精准输送务工人员1.33万人(78批次)。“天水劳务”公众号、视频号成为信息枢纽,发布用工、政策、动态信息超200条,总浏览量突破1.3万次,实现岗位信息“指尖直达”。
  转移就业铺就群众“增收路”。依托政府驻外机构、劳务中介和劳务经纪人,向省外长三角、珠三角及协作地区稳定输送务工人员15.58万人。深挖市内重点项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开发就业岗位,428家乡村就业工厂(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44万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与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新增对接,累计签订劳务合作协议39份;省内建立劳务协作“城市联盟”,与嘉峪关等河西5市签约,促进陇东南人力与河西产业优势互补,就业网络覆盖更广。目前,全市已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71.65万人,累计创劳务收入139.90亿元。
  强化比对夯实数据“精准度”。联合市场监管、残联等部门开展跨部门数据大比对,精准识别工商注册人员5.93万、核验疑似数据993条,为基础台账保驾护航。推行“免审即享”“定额预付”等模式,积极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措施,通过甘肃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统计“一卡通”,为5.845万名外出脱贫劳动力精准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 2522.84万元,资金直达快享。及时调整优化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置,新聘用暑期学生防溺水巡查员506名,兜底安置脱贫人口22819人,发放补贴0.98亿元,牢牢守住民生底线。
  品牌培育擦亮就业“新名片”。充分依托当地优势资源、文化特色和重点产业,持续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天水花牛果农”“天水智造技工”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天水白娃娃”被评为优秀省级劳务品牌。推荐“天水麻辣嫂”和“清水康养师”2个劳务品牌参加“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展示活动”,进一步扩大劳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聚焦家政、育婴、中式烹调(天水麻辣烫)等8个特色工种,开展劳务品牌培训51期2240人,补齐重点群体就业技能短板,确保培训“精准实”,以“真功夫”提升就业竞争力。目前,全市共有劳务品牌47个,其中省级8个、市级15个。
  返乡创业搭建就业“引凤巢”。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强化政策扶持,设立返乡创业“绿色通道”,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发掘返乡创业带头人,宣传返乡创业典型事例,努力营造返乡创业浓厚氛围,为本土人才回乡发展提供沃土。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22个,其中省级12个、市级10个。新认定5家市级返乡创业平台,其中天水易天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恒硕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天水盈麦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清水轩蔓服装有限公司被评为优秀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截至目前,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990人,创办经济实体993个,吸纳带动就业378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48人。
  集中整治拧紧防控“安全阀”。采取“点线面”结合、立体式全方位深挖细查的方式,扎实有效抓好集中整治工作。目前,建立完善整治制度机制6项、办理实事29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4条。从严从细完成到期乡村公岗人员补聘、续聘工作,全市因聘用到期、主动辞职、顶岗替岗等原因清退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237人,重新选聘、续聘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351人。采取“周调度、周核查、周整改”的闭环管理模式,定期不定期联合林草、民政等部门开展信息比对。持续建立完善“日考勤、月绩效、年评价”制度,通过“三查”办法对在岗人员进行核查。紧盯就业奖补发放对象、流程和标准,对疑似问题数据和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交办、早处置,从源头上杜绝就业奖补资金发放不精准、虚报冒领等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