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日报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万尾大鲵回归自然水域

天水市2025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启动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楼剑平】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近日,天水市正式启动2025年第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大鲵增殖放流活动。活动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放流举措,助力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活动规范有序,天水市专门组建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实施步骤、完善保障措施,通过科学规划与分批次采购,保障增殖放流实效。本次放流的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共计10068尾,规格均在20公分以上,放流地点为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麦积区红崖河、花庙河、仙坪河和甘肃麦草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等适宜大鲵生存的自然水域。
  “我们在放流过程中全程严把种质关,招标时要求供应商提供种质资源鉴定证明,放流中还随机剪取尾鳍留样开展后期鉴定,双重保障确保种质纯正。”天水市渔业站站长王剑周介绍,我市自2006年起已陆续在自然保护区及自然水域放流大鲵3万多尾。所选放流区域饵料丰富,适宜大鲵生长,多年监测显示,放流大鲵成活率高、生长迅速。
  据天水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刘莉娜介绍,我市建立了跟踪监测机制,通过标志放流、定点观测、群众信息反馈及定期资源调查,科学评估大鲵存活状况、分布范围及种群恢复效果。同时,将结合“全国生态日”等开展科普宣传,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渔政执法部门还将加强放流水域巡查,严格执行禁渔制度,严厉打击电鱼、毒鱼、非法捕捞等行为,为放流苗种构筑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