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菜都擎旗“国字号”五大举措塑强产业新标杆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来源:天水日报
武山县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裴婷婷 张雷】近年来,武山县坚持蔬菜首位产业不动摇,紧扣“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聚焦打造“优质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高地”发展目标,突出基地建设、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市场开拓、链条延长五个重点,持续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列入高原夏菜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抓布局优化。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蔬菜首位产业,建成了渭河川道地区设施蔬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4个设施蔬菜基地,形成了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渭河川道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五大流域蔬菜生产示范片、浅山半干旱区和二阴山区蔬菜生产示范带的“一园一区五片两带”蔬菜产业发展布局。
抓扩量增效。加大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建成集中连片蔬菜钢架大棚3.85万亩,大力发展以豆角、辣椒等为主的高原夏菜,实现适宜区域蔬菜种植全覆盖。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2万亩,产值43.9亿元,占全市蔬菜产业总产值的42%。
抓品牌打造。深入实施品牌强县战略,大力推进蔬菜“三品一标”认证,“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山韭菜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16类蔬菜30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武山蔬菜、天然好菜”的品牌享誉全国。
抓补链延链。引进培育菜大师、陇浆源、兴农果蔬、金鑫物流等企业25 家,建成蔬菜冷库33个、蔬菜产地市场126个,构建了蔬菜贮存、加工、包装、运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形成了以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蔬菜交易市场为基点的产销链条。武山蔬菜远销国内24个省市,出口日韩、东南亚、中亚、欧盟等地区。
抓科技创新。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甘农大等院校合作,先后制定了韭菜、黄瓜等16个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引进示范水肥一体化、智能温室调控等生产技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建成集约化育苗基地6个,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165个,示范推广83个。探索形成并全面推广川区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山旱地菜粮油两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