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就业“薪”路绘就增收“钱”景
天水日报
作者:点对点 保姆式 有活干 能增收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25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 今年以来,武山县紧盯大龄务工岗位需求和从事种植业不能长时间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多举措推进季节性务工,持续拓宽就业增收新渠道。
考察对接拓渠道架桥梁。持续加强与内蒙古、宁夏和省内兰州、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劳务部门、蔬菜种植加工企业对接,采取建立劳务基地、签订劳务协作协议等方式,深化劳务协作关系,稳定提供就业岗位,持续拓宽就业渠道。今年以来,已与内蒙古达拉特旗、兰州永登平城万亩国际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等蔬菜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用工企业对接联系,提供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和采收以及瓜果采摘、脱水蔬菜加工、农作物田间管理等季节性务工岗位15000多个,为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搭建起招聘就业的桥梁。
技能培训强本领创品牌。充分发挥县域蔬菜种植产业优势,结合全县地域品牌建设及省内外劳务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实际,围绕将“渭川果蔬工”培育提升创建为省级劳务品牌,有针对性开展“提技能、创品牌”行动。今年以来,先后专题组织开展渭川果蔬工劳务品牌“嵌入式”培训4班200人次,培训合格人员全部推荐就业。同时,充分发挥劳务品牌示范作用,渭川果蔬工持续走俏用工市场,带动全县13000多名从事建筑业的大龄工和因种植不能长时间外出的务工人员走上果蔬种植季节性输转就业的“薪”路子。
服务保障促输转稳就业。不断完善宣传招聘、组织输转、就业监测和权益维护“3+1”服务保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招聘、“点对点”包租车输转、就业状况跟踪检测、劳动维权服务保障等“保姆式”服务举措,确保务工群众出得去、有活干、能增收。截至目前,线上推送中药材采收、蔬菜加工等季节性用工岗位信息58期,组织专场招聘会15场次,有组织输转季节性务工人员8900多人,务工时长2至4个月,人均劳务收入16000多元。 (宋珍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