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
打造农村公路新格局 激活和美乡村新引擎
天水日报
作者:强化 推广 物流 火车站 洛门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裴婷婷 张雷】武山县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坚持“建、管、养、运”一体化推进机制,补齐农村道路设施短板,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道路交通服务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57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8公里、国道44.6公里、省道161.6公里、县道352.8公里、乡道431.6公里、村道1547.8公里。
强化“三大保障”机制,确保“四好农村路”高标准建。落实全域统筹机制,科学规划规范建。着力构建上承国、省干线,下接乡、村公路的道路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建设一条道路,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片群众”的目标。落实筹资保障机制,争取项目支撑建。先后实施一批道路桥梁提升改造工程和重点交通项目,全县道路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落实全程监管机制,严把质量优质建。对每一个建设工程都实行“一对一”专业化管理,做到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开展交通建设项目质量评比,对在评比中施工管理不严、建设质量不优的施工单位,三年内取消县内交通建设项目投标资格。
强化“三化管理”机制,确保“四好农村路”常态化管。推行“交通+交警”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形成部门联合、区域联动的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新格局。规范交通综合执法管理,健全县级路政员、乡镇监管员、村级护路员的三级管理体系,做到安全监督有人管、路产路权有保障。建立了15个乡镇道路管养微信群,实时掌握情况、指导公路环境整治。
强化“三制养护”机制,确保“四好农村路”精细化养。坚持“路长”责任分级制,构建县级路长统筹调度、乡镇路长推进落实、村级路长常态执行的农村道路管理养护分级联动体系。坚持道路分类养护制,共聘用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700多人,采取分段包干、定期养护的办法,细化任务到岗到人,确保道路养护日常化、安全畅通。坚持志愿服务常态制,建立台账,明确部门职责、整治内容、目标措施和时限要求,结合“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全县农村公路通畅能力。
强化“三网融合”机制,确保“四好农村路”高质化运。持续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体系,共开通客运线路82条,公交线路5条,344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建成县级客货邮服务中心1个,开通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线5条,建立村级配送点232个。全面构建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各大景区、特色小镇、特色景点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县内畅通、辐射周边”的旅游公路框架基本形成。推广“一站多能、多站合一”模式,整合客运、物流、邮快等资源,增强乡村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多元化运营机制,开通天水南站、火车站、汽车站至武山摩崖石窟文化旅游区直通车,高效运营城关—洛门—武山摩崖石窟文化旅游区旅游专线,并在节假日、庙会集会等特殊时段适时推出公交旅游观光专线,不断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大力扶持发展路衍经济、假日经济,引导支持客运企业探索发展专车旅游、车辆租赁、票务代理等项目,创新拓展自驾游、自助游等服务模式,带动道路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