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日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来源:天水日报
  □杨芳

  摘要:教育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转型方向。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课程,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教学效能,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主要从混合式教育的特点入手,分析其优势,并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从教学体系构建、互动场景打造,以及搭建校社实践平台三个维度实施教学策略,旨在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率,培养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高校课程思政;技术赋能;实践教育;
  新时代教育中,高校为了实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采用课程思政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各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同步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始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广泛应用。但从具体的应用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线上线下融合不畅以及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为了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还需要深入探究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并结合混合式教学特点和优势构建思政教学实践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具有社会担当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将传统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互补,提升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方式可以打破传统线下课堂的时空限制,利用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载体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度,选择对应的教学资源,完成预习和复习。线下课堂教学则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探究和互动,通过课堂讨论以及教学实践,解决学生线上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有利于形成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以通过线下教学促进师生以及生生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
  第二,促进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共享。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需要依托于数字化教学平台和资源库。资源库中包括课堂的知识点、教学案例以及各种拓展资源。这些资源是由教师们共同检索、整理、建设的,而且会定期更新。资料的应用范围不受学校、专业、班级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分享学习资源和实践经验。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资源限制,丰富思政教学元素。
  第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构建多维立体互动模式。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采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等多种互动模式。例如,学生通过线上留言和测验的方式,与教师进行同步互动或者错峰互动。线下教学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以及实践指导等方式,通过师生、生生的面对面交流实现思维互动和情感交流。此外,还可以利用AR、VR等技术构建沉浸式互动场景,提升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打造“双线”思政教学资源体系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以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基础,并保证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内容的有效衔接和互补,为教学提质增效。线上教学可以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完成教学资源的建设。资源库建设中要从三个方面做好资源分类,其一,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资源。资源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时代楷模访谈、感动中国人物活动等内容为主,这些内容具有丰富的党性和深厚的道德思想内涵,有利于帮助学生铸牢思想根基;其二,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思政教学资源。包括各学科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案例,行业的伦理规范,专业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等,促进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有效衔接;其三,互动型思政资源。关于课程思政讨论性题目、思政相关内容的模拟题目、社会热点素材等,可以用于课堂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资源库中的所有内容,教师都要严格筛选和把关,并定期更新,保证思政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线下教学资源的构建,则应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深度进行优化,通过线下课堂、实践活动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转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线上资源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设计专题讨论。例如,针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线上关于乡村振兴下企业发展研究的内容,设计为线下课堂讨论,设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企业责任”讨论活动,学生们结合线上获取的教学资源,以及自身对相关话题的理解和思考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情感体验。线上资源的全面覆盖以及线下资源的深度探究结合,形成的“双线”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利于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效率。
  (二)构建师生协同互动教学场景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高质量的互动是保证教学效率,提升思政价值引领的关键。混合式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构建师生协同互动模式,提升思政教学效率。首先,线上教学互动可以保证互动的开放性,学生结合学习感悟自由发表见解,为学生提供更自由、广阔的思想表达空间。教师可以针对某个话题在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设置“话题讨论专区”,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例如,针对文学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出发,抒发家国情怀。为了提升互动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构建话题主持活动模式。学生们轮流担任话题主持,负责提出观点,整理同学们的发言,以及针对发言发起追问和最后的总结升华。线上讨论可以减少学生们面对面讨论的羞怯,保证讨论的深入性和全面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线下互动则注重实践性和互动的深度。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小组研讨。例如,针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工作,教师可以组织社区调研活动,学生深入到社区一线参与调研,了解社会治安、便民服务、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社会责任的渗透,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思政育人氛围。
  (三)搭建校社实践联合育人平台
  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中,实践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拓展教学空间,形成线上、线下教学联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线上校社教学平台主要用于思政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搜集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中的真实案例资源,构建专题资源库。例如,与乡政府合作,搜集村庄发展、乡村产业转型、驻村干部的相关视频资料。或者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设“强国之路”模块,展现现代企业的创新以及科研事业发展中的奋斗精神。线下校社联动育人则可以通过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将高校的思政课程向社会实践延伸。例如,与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联合,组建实地研学活动,加强学生对革命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线上线下的校社协同育人教学,可以打破高校的课堂限制,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社会价值认同感。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立体化的互动模式,拓展教学路径。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构建双线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促进思政教学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并与社会联合构建校社联动教学平台,拓展育人空间。未来发展中高校需要持续加强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究,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有序发展。
     (作者系西安工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