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了活着
——电影《戏台》观后感
天水日报
作者:何喜田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来源:天水日报


陈佩斯导演的《戏台》是一部以戏曲文化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民国战乱时期,五庆班班主侯喜亭带着戏班进京演出,送饭的店伙计大嗓儿被洪大帅误认成名角而被要求演出《霸王别姬》的故事。影片通过台前幕后、台上台下各色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传统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困境与坚守。 《戏台》说它是一出喜剧,笑声朗朗后却让人泪流满面,而说它是一出悲剧,却照见了那个年代荒诞生活的本质。无论世界多么荒谬,无论嘲讽多么尖锐,也无论坚守多么悲切,都让我们对那个复杂多变的年代有了更加切肤的感受,也有了巨大的怀疑。 混乱的年代里,强权高压,民众流离失所,无处安放。一个戏班、20多介草民、两股强权、两个霸王、两个虞姬,一个戏院经理,一群痴情戏迷,暗流涌动中命运相互交错,演绎了一幕幕人间悲欢大戏。有不断制造的误会,如大嗓儿偶然间成为了“名角”,洪大帅误闯后台闹出洋相;也有碰触出的误会,如洪大帅误认老乡大嗓儿为名角,六姨太误认大嗓儿为金啸天,洪大帅误认凤老板为靓女子。各种意外、偶遇、惊喜阴差阳错,在戏台上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人物的命运仿佛被装进了搅拌车,翻转颠倒。或者说,《戏台》就像是一出群口相声,包袱抖不停,喜感不间断,但搞笑、荒诞的表象下,暗藏着悲情的内核,呈现的是小人物的苦难和无奈。 这让人想起了一个词,活着。在那个年代里,有人潇洒地活着,是那么奢侈,又有人艰难地活着,是那么无奈。 《戏台》里的人,大嗓儿、侯班主、名演金啸天、痴情戏迷六姨太思玥,包括洪大帅、处长等,都在动荡的时代里各式各样地活着,而《戏台》外的观众,一如茶馆里的戏迷,也是为了一份迷离的乐子而活着。活着,在《戏台》营造的语境里,看似充满力量,却又软弱无力。就像那个年代的戏曲,一种卑微的文化,它可以乐呵,可以粉饰,但绝非社会所张扬的主流。所谓的文化,在城外不断的枪炮声中,已沦落为粉饰太平的底层行当,或谋生手艺。 最悲情的是洪大帅在台下坐等看戏,而幕后的凤老板却不肯低头上台合演。于是,凤老板和侯班主互相下跪,全戏班的人都用期望的眼神看着。坚守中的他们其实都明白,唱,就是生,不唱,就是死。生死之间,凤老板向自己坚守的艺术妥协了,侯班主也向祖师爷撞柱祈祷。全场静默中,锣鼓喧天而起。台下的我们却是泪流满面,尽管洪大帅击剑而起,振臂高呼。 还有改戏。霸王别姬,结局就是不过乌江,自刎而死。但洪大帅却一定要霸王过江以图东山再起。过不过江,成为一道生死命题。过了,洪大帅就与自己的命运达成了接轨,但对传统戏曲而言,就是颠覆、篡改。是坚守,还是篡改?为了活下去,戏班决定改。但所幸的是,名角金啸天误打误撞中演出时,城头又换大王旗,霸王还是乌江畔前自刎而死。文化,终究在炮火声中留下了一丝尊严。所谓京城茶馆里的岁月静好,击掌而欢,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如是,新立旗杆的蓝大帅尚未进城,凤老板就投河自尽,为的是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干净地活下去。而如名角金啸天、班主、经理,甚至大嗓儿,他们的俗世生活还得继续,还得一地鸡毛地活下去。 帕斯卡尔说过,人就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可说到底,底层生活,诸如戏曲文化、普通民众,哪个不是特殊时代下随风摆动的芦苇呢? 当我们为逝去的美好献上一曲挽歌时,这是悲;当我们为即将到来的美好献上一曲颂歌时,就是喜。悲喜交集中,我们更是看到了导演心中的无奈与坚守。但所幸的是,导演借助了一出古戏、借助逝去的英雄达到了自己多年生生守望着的彼岸。这也算是一种超脱的活法吧,疲惫的心魂在这一刻终于安然落地。 戏台落下了帷幕,而戏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于是,也就有了片尾曲《桂枝香·金陵怀古》。那是凄美之中的回望与告别,孤艳中的悲情与坚韧。 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的演唱,婉转如丝,细腻深情,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典雅,又赋予了歌曲现代音乐的华美。戏班在炮火中坚守舞台、坚守传承,瓦砾纷飞中激昂的唱腔依然有力,所有人为了能够活下去的执着,与王安石笔下“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意境悄然呼应。这与其说是怀古,不如说是借古喻今。 千年宋词,在这一刻化为电影散场后萦绕心头的回响。 美中不足的是,和暑期其他电影相比,《戏台》的受众受到极大的局限。冷僻的戏曲题材可能难以面对年轻观众的胃口,且与现实生活无法紧密融合,所以在情感共鸣时无法快速破圈。另外,影片有着浓郁的话剧气息,台词密集,就像是一幕幕情景喜剧。但瑕不掩瑜,《戏台》延续了导演对喜剧艺术的极致追求。七旬高龄亲自完成撞柱、跪戏等高强度表演,用“真摔真打”的态度诠释戏班班主侯喜亭在乱世中的挣扎。钦佩之余,唯有深深的谢意。 《戏台》可以说是作为导演的陈佩斯暌违影坛32年的诚意之作,虽改编自同名话剧,但他还是以一段逝去的往事,或者说是一节戏曲故事,来向一切濒危的传统文化致敬。它告诉我们,艺术不仅是娱乐,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灵魂,需要有心人的传承。 归帆去棹残阳里,因着为了活着的坚守,因着薪火相传的坚韧,因着对强权的反抗,我们的文化才更加厚实,也让百年之后的我们才能够珍惜、体味到这人世间的美好,也才能够领悟到奋力前行的初心和执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