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日报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南果北种结硕果 多元产业富农家

特色产业绘就天水乡村振兴新图景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29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李旺旺 崔柏漩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果园枝头,青翠欲滴的蔬菜铺满现代大棚……丰收时节的天水大地,处处洋溢着喜悦,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田园“丰”景。
  9月23日,甘谷县安远镇王马村泓峰农业有限公司的火龙果种植大棚内,色泽鲜艳、果形饱满的火龙果如同盏盏红灯笼缀满枝条,工人们在果垄间穿梭忙碌,娴熟地剪摘、装筐。
  “一边照顾娃娃一边打工,一个月能挣2400元,挺满意的。”王马村村民李红红一年四季在此务工,对这份工作很知足。
  该基地自2022年开始种植从山东引进的“软枝大红”火龙果。据基地负责人刘军强介绍:“一年能采收4茬,亩产约4千多斤,算下来一亩地能有近5万元的收入。这个品种从7月上市,一直能供应到年底。”
  泓峰农业有限公司不仅种植火龙果,还发展了玲珑小番茄、小米椒、小葱、香菜等多种作物,年收入超过30万元,带动了周边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安远镇党委副书记张旭鼎表示:“我们在散渡河流域积极引进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设施樱桃、火龙果、玲珑小番茄、蓝莓等10多类特色产业,稳定带动了1200多户农户就近就业。”
  产业兴,则百姓富。在秦州区杨家寺镇士子村金土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片的钢架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豆角挂满藤蔓,青翠欲滴。该镇中川村村民田满秀正和其他工人一起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常年在这儿干,一月能挣2000多元,家里也能顾得上。”田满秀说。
  金土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集蔬菜种植、加工配送于一体,坚持“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农户转化为产业工人,不仅带动周边农户种菜,更有效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务工问题。
  合作社负责人赵端阳介绍:“我们主要种植架豆、西红柿、辣椒,今年新增了蓝莓,年产值在180万到190万元之间。”谈及带动作用,他补充道:“一年能吸纳周边200多名剩余劳动力,人均年收入能有1万到2万元。”
  近年来,杨家寺镇立足自身资源和镇域特点,大力发展以设施大棚蔬菜为主导的“短平快”产业,在高寒冷凉山区成功探索出“产业致富、产业兴镇、产业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带动成效显著。
  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白钧介绍:“截至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品种包括贝贝南瓜、圣女果、水果黄瓜、辣椒、架豆王等10多个。”
  我市近年来持续加强协作交流,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努力将试验田里的“盆景”转化为大田生产的“丰景”,有力推动了全市蔬菜产业提质升级。通过深耕区域特色蔬菜产业,这抹“绿色”正日益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