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新《条例》为引领 激发党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天水日报
作者:刘丹丹
新闻 时间:2025年10月15日 来源:天水日报
□刘丹丹
202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继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颁布后,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新《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总结党校事业发展经验,对办学治校各环节作出精准规范,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贯彻新《条例》,必须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认识修订意义,在历史方位中把握党校使命 党校因党而立、为党而兴,其发展始终与党的事业同频共振。从1924年安源党校培养90余名革命骨干,到如今形成覆盖全国的3000余所党校体系,党校始终是党培养执政骨干的主阵地、思想理论建设的主力军。新《条例》的修订,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升华,更是对时代命题的主动回应。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在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必须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新《条例》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写入总则,明确党校“教育培训干部和党员的主渠道”定位,正是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力短板、凝聚思想共识的战略考量。特别是新增的“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要求党校统筹教学科研、整合内外资源,形成全党办党校的强大合力,对于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性、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精准把握核心要义,在守正创新中彰显党校特质 新《条例》共13章75条,新增5条、修改66条,既传承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又体现鲜明时代特征,是守正创新的典范。 突出政治建校。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写入总体要求,强调“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从教学安排看,明确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占比不低于总课时70%,并将“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纳入学员培训目标。这种政治设计,确保党校始终成为党领导的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学校。 强化系统思维。首次将系统观念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原则,要求各级党校加强纵向业务指导和横向资源共享。比如,规定国家举办的普通高校党委须设党校,完善从中央到基层的办学体系;要求专职教师占比不低于40%,建立跨部门协同攻关机制,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这种系统性重构,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办学格局,为构建全国党校“一盘棋”奠定制度基础。 聚焦能力提升。针对干部培训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问题,新《条例》创新性地提出“基本培训”制度,要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运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实现应训尽训。在课程设置上,构建“党的创新理论+党性教育+履职能力”三维体系,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强化实践导向。如浙江省委党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通过网络直播覆盖全省干部,正是落实新《条例》要求的生动实践。 三、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担当作为中展现党校作为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校要以新《条例》为纲,统筹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努力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 筑牢政治根基,把稳办学方向。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建立“第一课程”机制,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员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课堂纪律、科研纪律建设,确保“讲坛论坛无杂音、科研咨政有方向”。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培训质效。针对干部能力短板,实施“精准滴灌”式培训。一方面,围绕“国之大者”设置课程,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开展专题研讨和对策研究;另一方面,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现场教学、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科研咨政,发挥智库作用。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既作“顶天立地”的理论研究,又作“铺天盖地”的对策分析。一方面,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推出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聚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基层治理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开展调研攻关,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发展根基。贯彻新《条例》关于“专职教师占比不低于40%”的要求,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通过人才引进、实践锻炼、国际交流等方式,打造一支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师资队伍。同时,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长效机制,落实“每学期领导干部讲课课时不低于20%”的规定,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条例》开启新征程。各级党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牢记党校初心,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改革兴校,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学员的管理监督,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作者系天水市委党校《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讲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