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穷窝住新房 拔穷根奔富路
清水县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安居乐业
天水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1月26日 来源:天水晚报
要闻
天水晚报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罗双红 编辑:马海林
网址:www.tsrb.com.cn
2
版
126个搬迁点 安置群众4万人
3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1
赵尧新村焕然一新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清水县按照“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将“搬迁安置”与“安居乐业”并举,“挪穷窝”与“拔穷根”同步,通过集中安置、就近就业等措施,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让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搬迁户高高兴兴进来,安安心心住下,真真切切过上了“旧貌换新颜”的新生活,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生活的内生动力。
“以前住山上的时候,生活不方便,享受补助政策搬迁下来,我们这个七口之家,搬迁建房时没负债,娶儿媳时也没负债。搬来后,儿子儿媳务工,一年轻松落下了3万元积蓄。”年过半百的赵全贵老人住着9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别墅,除客厅外有五间住室。院子里,水冲式厕所、太阳能洗澡间等配备齐全。
为着力改善居住偏远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秦亭镇依托2017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2000万元实施赵尧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配套建成巷道硬化、给排水管网工程、民俗博物馆、文化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搬迁麦池、张吕、全庄等14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群众168户843人。
一排排青瓦白墙的二层小别墅被群山环抱,亭台相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边宽敞的水泥路通向远方,绘就了如今秦亭镇赵尧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新画卷。
2
林河安置点探索社区发展之路
沿着牛头河的支流稠泥河峡谷向上穿行几公里,在众山环绕的小河谷里,豁然呈现十余栋新建的楼房,错落有致地屹立在稠泥河畔——这是清水县贾川乡的一个集中易地搬迁安置点。
走进安置点小区里,楼房林立、绿树环绕。文化广场、运动场、便民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从小区的花园里,不时地传出老人们跳广场舞的音乐伴奏声和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已是花甲之年的杨应林感慨地说:“党的政策真是好啊,房子啥的都给我弄好了,只需要置点家具就行,现在条件好,住的和城里人一样。”
宽敞的房间,亮堂的客厅,崭新的家具……过去住在山区阳湾村的杨应林,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搬进这样的房子。杨应林说,“原先住的就是土木结构的房子,一下雨,房子就漏水。在村上看个病也不方便,还得去清水县城,坐车都得一个小时。”
这个安置点位于贾川乡政府所在地的林河村,占地30多亩,建设10栋住宅楼,安置了2017年和2018年两年的137户易地搬迁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5户359人。
来自上湾村白沟二组的建档立卡户董红年于去年11月搬进这个安置点,一家六口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新楼房。“我老婆有病,看病花了十一万元,日子过得很艰难。白沟二组是滑坡地带,下雨下雪就不能出行;住的土房子破破烂烂,没有能力维修。现在享受了党的好政策,搬到新楼房了,日子有奔头了。”
林河集中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过程中,贾川乡采取易地搬迁结合招商引资模式,投资1.2亿元建设238套楼房。2019年12月,清水县政府针对林河集中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实际情况,批复设立了林河社区,为来自8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的359名建档立卡户和其他易地搬迁群众提供社区服务。设置了12个公益性岗位,由12名贫困户群众担任社区保洁服务工作,实现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
近年来,清水县打出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的政策性“组合拳”,推动剩余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助力清水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目前,清水县建成易地搬迁安置新村126个,搬迁安置群众8220户4万余人,其中,集中安置7828户38212人,插花安置392户1825人。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带动下,全县累计建成各类新农村205个,有4.6万户19余万群众相继住上经济实惠、宽敞明亮的安全房,全县农村砖房率达到了83.5%。
为赢得这场战役,清水县及时划出住房面积、自筹资金等“四条红线”,全程推行发挥好村民理事会1个关键作用、绝不准各级干部插手工程发包等10个不准,以及建房户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工程监工、富民产业5个都由群众说了算的“1+10+5”机制,因地制宜采取搬近公路、搬至中心村、搬至小城镇、搬至县城郊的“四个脱贫致富一批”安置模式,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原则,大力摸索“易地搬迁+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扶贫车间+转移就业+光伏增收+电商扶贫+农家乐旅游+公共服务类就业+零售业经营+小额扶贫信贷”等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六大产业”“五小产业”全覆盖,而且依托县城、小城镇和中心村灵活多样发展了新兴产业。
□新天水·天水晚报通讯员 王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