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4 版:晚报十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拙堂主人 疗骨记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3月18日    来源:天水晚报


  □阜 笠

风华志
  古城人物,我极钦佩者,自是有拙堂主人李子伟先生。春日翻微信,竟见其郊野拄杖的近照,“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原来是和众人在查勘古树名木。老翁最是闲不住,杖国之年,曾九访甘泉“双玉兰”,七拜元龙“进士松”,脚力劲健不让后生,似不知本身“病足,曾不能疾走”。
  2015年11月22日,小雪飘飞,最宜访友。拙堂主人安居小区顶楼若许年,我还是第一次登门拜访。今日相约,煮茗言笑,不觉暮色苍茫。
  11月30日,忙碌的周一,得空看微信,惊悉先生赴外地参加文化活动时不慎摔伤,央我打听家乡“接骨世家”,寻求治疗方案。午后,我径赴先生家探望,才知已入院治疗。找到重症监护室,说去做CT检查了,等担架车回来,果见情况严重,左肩膀骨折,右脚腕骨裂。大家七手八脚抬着往病床上挪,彻骨之痛让他哎哟不已,但还不忘问候、介绍新来探望的客人。“唉,壮士断腕,踏石留印,这下都践行了。”众皆笑。问是否一笑更疼,先生有点哭笑不得:“有人说话,转移注意力,还稍好些!”
  12月4日,晚饭后去医院探望,先生已搬至骨科双人病房。“接骨世家”通过微信看了CT片,认为伤势严重,不宜保守治疗,须等生理指标正常了施行手术。只见床头柜上一摞书,《王阳明大传》枕着沈从文的《边城》。先生躺在《边城》旁,只看容颜,神色自若,倒不像个病人,还说“刚和林荣谈起你呢。”我们漫谈榆柳桑槐,草木有情;谈李广、姜维,人物有义……告辞时已是深夜,他还嘱我写些天水汉魏人物方面的文章。
  过了两天,我带去三篇拙文。先生正坐在病床上,俯首披阅文稿,晕黄的台灯下,一头银发闪亮。凑近一看,是麦积区政协的《文史资料》,已修改厚厚一沓,每一页都改得密密麻麻。先生见我来了,便搁笔推桌,谈笑风生。他谈天水的得名,天水的方言,讲土乐“哇呜”应为“瓦呜”,弄瓦之喜的“瓦”其实是陶制的纺锤,天水小吃“糁饭”不是“馓饭”,以及“抓搲”“槺榔”“圐圈”等方言词语,手指在空中随说随写。他说年轻时在两当县,用“纱儿”(马尾结的活扣)套雀儿、鹁鸪,用蜀黍秆蘸羊油制作“胶囊炸弹”,放在“交口”炸狐狸。用墨水瓶装雷管,用暗火(如烟卷)点燃,扔河里炸鱼。“震鱼”最有趣:先往水里扔一石子,鱼迅即躲到大石底下,于是搬一石头猛砸水里那块大石,底下藏的鱼一下子脑震荡,都昏了,浮上来,赶紧就用背篼捞……
  小护士进来,咯咯笑着说:“老爷子,给您量血压。——医院病房里看书的人只有你!”我感叹说,现在看书的人少了啊!小护士说:“看的都是抱着个手机看。”
  12月13日下午,2015年冬季第一场大雪初霁,太阳很好,路面洁净,空气清冽。先生两天前已做了手术,正躺着输液。手术是经过争取的。推到手术室门口,麻醉师告知一项血糖指数不达标,不给麻醉。夫子力陈自己血糖高企有年,身体已然适应这种“高血糖模式”,并且坦陈去岁腿疾严重赴西安,也是在此“模式”下成功施行“二根坏死脚趾筋割除与皮肤移植手术”,还说自己常年坚持“上山下乡”(采风,调查民俗)锻炼,虽然年岁稍高,但体质依然倍棒……后经领导发话,本人画押,并征得家属同意,总算冒着风险给他“做了”,手术果然很成功。
  先生说,手术是“半麻”,简直是五花大绑,头固定,手固定,腰腿脚俱固定。但意识是清醒的,可以听见各种声音:刀子声,钻子声,有无锯子声?剪子声,撕纱布声,撕胶布声……简直是木匠活嘛!动弹不得,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不能左,不能右,找不到一点依靠,纯粹是要死不得死,要活不得活,早上十点进去,下午三点才出来。——邻床的小羊倌病友在为他计时呢!
  一画家刚走,一作家又来相陪,先生病房里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告诉我,手术之前就把麦积区政协《文史资料》修改完了,区政协派了一个小伙子来协助,边念边改,边改边念,八个乡镇的资料总算改好了。改稿比写稿更辛苦啊!我心里又惊讶,又钦佩。
  谈及今天大雪,他说:“我不能动,要是提一瓶酒,几个人到南郭寺山上,喝酒赏雪,多好哇!”说这话时,他躺着输液的人来了精神,红光满面,镜片后面双目放光,头昂起来,昂起来,几度离开枕头——现在,只有头可归他自主支配。左胳膊手术了,右脚打着石膏,右胳膊健康,却打着吊针,左脚健康,但也没闲着,总得有一个来支撑身体维持平衡嘛!这几天,他就一直这样躺着,每天从早上开始打吊针,到晚上十一二点,“实在睡不住了”。
  我们谈秦安小曲有“南音”的缘由,及其与胡缵宗的关系。他甚至怀疑胡缵宗是《金瓶梅》的作者,并举出若干条理由。谈到《金瓶梅》中的天水方言,谈到秦安小曲唱词与秦腔唱词的雅俗对比,谈到秦腔起源于天水一带,谈到东西南北中五路秦腔的流传,谈到语言对于艺术形式乃至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谈到满族入关唯一“成功”的一点就是消灭了本族文化,谈到白马藏族不是藏族而是已消亡的氐族,谈到三只眼的二郎杨戬就是氐族,谈到秦安籍的氐族皇帝苻坚,“苻”应念“蒲”,谈到苻坚时的奇女子苏蕙和她织的《璇玑图》……我们的漫谈真好比一幅《璇玑图》,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脉络分明。
  晚上到家,打开微信,看见先生已用打完吊针解放了的右手发出一篇文章,写的正是如何迎风踏雪,到南山深处把酒赏雪,或在崖凹处席地而坐,笼火烹茶,高谈阔论之美意,题曰《雪中梦游》。僵卧病床,尚能心中听雪,夫子豪情如斯!
  12月20日,又去看他。他说等明天细菌培植结果出来,就可以出院了,叹息“住院期间才发了四条微信”。所谓“四条”者,其实是“四篇”原创长文。
  这夫子,多少人钦佩其淡泊天真,博闻强记,惊讶其精力充沛,雅好广泛,感叹其文心细腻,涉笔成趣。而网络时代的文字,更是成了他疾步如飞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