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民俗》中感受天水民俗文化
天水晚报
作者:潘守正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17日 来源:天水晚报
□潘守正
这次,我很荣幸参与《天水民俗大全》之卷一《生产民俗》的编著工作,在整理和挖掘天水民俗的过程中,让我重新学习和了解了天水厚重的民俗文化。
我编的《生产民俗》主要记述农业、手工业和多种经营生产习俗。全书除引言外,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农耕;第二部分手工业;第三部分其他生产。重在通过各部分内容的记述,全面反映天水人民是如何开展生产的。
人类自诞生以来,为求生存,就有了生产,天水是人们公认的农业发祥地之一。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黍和油菜籽,证明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天水即有了种植业。至新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木制生产工具。神农氏做耒耜,证明其时农业上已广泛使用木质农具。秦汉时,铁器出现,生产工具进入铁木工具时代。围绕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们不断探索和改进耕作技术和方法,从而不断产生新的生产民俗。
大致在汉晋以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生产民俗。以后虽有改进,但至二十世纪末,基本沿承着畜力耕播、人工锄耘、铁镰收获的生产方式。本卷记述的主要就是铁木工具时代的生产民俗。如农耕民俗,从备耕、播种、储存等,给以全过程记述。
站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时期看,生产民俗中记述的,相当部分是已经消失的事物,但是通过生产民俗的叙述,对今人了解先祖以至父辈们的生产方式,认识历史上的生产习俗,激励人们将来更好地从事生产,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人们走进天水民俗博物馆时,看到那些已经类似文物的生产工具,反映的仅是直观上的感觉,这些工具如何操作使用,能起什么作用,从《生产民俗》中感受天水民俗文化,并找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