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2 版:晚报十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准确翔实 大气磅礴

——《天水通史》序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来源:天水晚报



  看到煌煌四卷本的《天水通史》样书,我喜不自胜。读之,更为其准确翔实,大气磅礴,不落俗套,敢为人先的论述所震撼。总成其事的王光庆、彭鸿嘉两位部长嘱我作序,我虽年老力衰,但能为家乡这部史书增光添彩,亦乐为也。
  《天水通史》内容全面,富有特色,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第一,深度挖掘史料,凸现天水特质。
  天水东望长安,西通西域,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双向交流扩散的桥梁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本区民俗风情、饮食服饰、宗教艺术、建筑民居乃至人们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等皆具典型的地域特征。纵观天水历史,有这么几个特点为人们所称道: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天水号称“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古史系统开天明道的三皇五帝,天水独占其三;天水是早期秦文化生长的沃土。秦人本来出自东方古老的东夷族,商周时替王室守边,迁徙至天水一带,即史书所谓:“在西戎,保西垂”周孝王时,秦人先祖非子因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受封附庸,并“邑之秦”;天水是民族融合的大舞台。历史上的天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天水是佛教艺术的荟萃之区;天水是人才辈出的物华宝地。天水“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其风俗自古而然,今歌谣慷慨,风流犹在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艰苦的生存环境培育了天水人的尚武精神,包括天水在内的“六郡”之地自古名将辈出。
  第二,遵循史体要求,兼融方志之长。
  盛世修史、懿年纂志。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史志的编辑和出版呈现繁荣之势,先是市、区、县志书的出版,接着是志书之外诸如旅游、人物、风俗、物产等方面的著作问世。这一方面是政府的倡导之功,另一方面亦是形势发展使然。天水虽已有市志、县区志、部门志等多部志书面世,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通史类著作,这一空白的存在与天水悠久的历史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谓极不相称。历史是人创造的,也是人书写的,历史只有总结才能留存,文明只有书写才能传承。所以编写《天水通史》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发挥历史“资政、育人”作用的需要,更是宣传天水、建设天水的需要,是一项前人没有做过而时代发展又迫切需要去做的创造性工作。
  史与志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当然就是记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不同之处又很多:一是性质功能不同。史书是学术性著述,注重“述史”,一般以时间、事件、人物等为线索,倾向于纵向的发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论述是史书的主体;志书是资料性著述,只有记载而不论述,功能在“存史”。二是内容有所不同。史书主要考察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中心轴线,记事集中,论述深入、系统,虽也有许多门类,却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组织材料,其内容有政权更替、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事物兴衰、战争胜负等;志书主要围绕事物的基本面貌和各个横断面平列叙事,并无明显的特定轴心。三是写法不同。史体要求夹叙夹议,以论述为主;志书总的一个原则是记而不论,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记述,而不是论述。四是材料来源不完全相同。史书写作主要依据文献材料、考古发现和当代人的研究成果,详古略今;志书既利用文献,注重调查采访和收集口碑资料,但主要记述当代的史事。
  历史上,区域史著作也比较多见,但往往是史志一体或只注重两者的区别。《天水通史》秉承史体写法,第一章叙论总论天水的自然、人文和历史概貌,第二章到第十章以时间为经,以所论述史实的性质为纬,全面系统地论述从远古至新中国成立的天水历史。但编写者又吸收志体之长,于各章节必要的地方和各卷之后都插有图表及附录。比如叙论一章就附有《天水建置沿革简表》《天水古今地名对照表》《天水十景》等,这些内容虽不是正文,但它是正文的补充和拓展,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天水历史的认知和把握,所以是十分必要而并非可有可无的。再比如在论述一个历史时期文化的时候,编者附录了这一时期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这对读者把握当时的文化状况和作家的创作情况都是很有好处的。卷后附录的“大事年表”及“职官表”,又梳理了历史脉络及相关人物,便于读者一目了然、省时省力地掌握史事。
  第三,结构严谨巧妙,语言平实准确。
  《天水通史》共分先秦、秦汉至宋元、明清民国、人物四大卷,洋洋近三百万言。观其谋篇布局,总为正史和人物两部分,而正史和人物在历史分期上又相互对应,相得益彰,可谓心裁独出而匠心独用。全书内容上起天水有人类生存的旧石器时代,下迄新中国成立,可谓贯通古今;论述所及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天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之面貌,可谓完备全面。具体到每一章,又以概述文字总起,接着分门别类,纵向论述,横向拓展,纵横捭阖,娓娓道来,使人觉得眉目清楚,条理分明。结构的严谨巧妙还反映在时(论述历史的上下限)空(论述历史的区域)选择及分卷安排上。这些方面前言、后记已有提及,此不赘述。
  历来修志,不无泥古之风,更多溢美之词:诸如翔实写真,则记善不记恶;状物言事,则虚美为务;叙述地理,则“人自以为乐土,家自以为名都”;品评人物,则“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曲讳丑事……《天水通史》在论述历史,褒贬人事方面平实可信,文质相彰,可谓卓尔不群。
  总之,《天水通史》融图、表、志、传于一体,寓存史、资治、教化于其中,确是一部继承与创新互见,学术性与资料性统一,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包容的成功史书。它的编写出版,不但能够增强天水人民的文化自信,激励天水儿女爱乡爱国,继往开来,而且也足以让全国、全世界认识天水、向往天水,起到促进天水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独特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编写者为天水人民乃至整个中国学术界做的一件大好事。
      (此文有所删减)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