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5 版:晚报十五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财险回暖“撑门面”

上市险企保费表现分化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21日    来源:天水晚报

  据新华网消息 日前披露的上市险企11月保费成绩单,折射出保险业仍然处于深度转型的爬坡期。受低基数效应影响,上市险企财险板块同比有所改善。相较之下,寿险板块同比保费表现分化,整体仍然承压。
  财险回暖撑起了上市险企总保费的“门面”。据梳理,今年1至11月,上市险企财险保费收入进一步改善,太保财险、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0%、1.6%、-7.3%,其中,11月单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4.6%、13.4%、4.4%。
  结合保险公司反馈信息,财险板块可能迎来保费增速拐点,主要得益于车险保费收入环比有所改善。不过,未来财险市场仍然面临一定变数,在商业车险综合改革以及近期推出的新能源车险新规影响下,车险未来的承保盈利空间仍有收窄可能。
  “不过,预计上市险企的财险板块仍有一定的费率优势,即规模效应带来的固定费用优势以及直销渠道占比高带来的低手续费优势。在这些优势之下,预计上市险企财险板块仍然能实现承保盈利。但部分中小财险公司业绩压力更大,从而会加速推动财险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一家主流投行人士分析。
  寿险所面临的压力并不小。以上市险企为例,今年1至11月,上市险企寿险板块保费收入小幅改善。但11月单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原保险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制于启动2022年“开门红”而影响了当月保费业绩。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通过对本轮寿险增长乏力进行复盘思考,其实传统低效的寿险营销模式已经进入了深度、持续性的困境之中,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当前,寿险行业的主要问题是陷入“供需错配”,即投保人多元化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产品服务之间的矛盾。从产品和渠道两端来看,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寿险公司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上仍有提升与改善空间。
  从目前来看,业内人士说,寿险行业负债端改善仍需时日。背后原因主要有:普惠保险快速普及,短期内对商业保险产生挤出效应;寿险代理人队伍规模持续下滑,代理人渠道转型缓慢,叠加监管高压持续;寿险产品供需错配等因素,导致短期内保费增长动能有限。